0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軍政界:中美軍事外交被動

中外媒體近日多以《徐才厚訪美拉近兩軍距離》為題,報道中美軍事外交的新聞。筆者一向認為,中美的基本矛盾不易解決,甚至是無意排除。北京兩位將軍對中美兩軍交流的發展前景作出理性前瞻。回顧三十年間,中美軍事關係在曲折中發展,其中四大低潮都是美國為主動一方;中美之間存在四大障礙,「繫鈴人」也是美國。

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少將指摘美方挑戰中方核心利益,干涉中國內政。例如,美方提升與台灣實質性軍事關係和向台出售先進武器;美國國會二○○○財年《國防授權法》和《迪萊修正案》,限制兩軍在十二個領域的交流;美方對中方的戰略意圖和中國軍力發展的合理性提出質疑;美艦機頻繁到中國專屬經濟區海域及其上空活動,給兩軍正常交往帶來嚴重干擾和負面影響。筆者認為,美軍在中國近海偵測只會加強,兩國軍政首腦強化外交,也難影響國會立法。

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少將回顧中美軍事外交四次低潮:第一次是一九八九年美方帶頭對華實施制裁,兩軍交往基本中斷;第二次是美國一九九五年允許李登輝訪美,嚴重動搖兩軍關係的政治基礎,兩軍關係隨後又因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陷入低谷;第三次是一九九九年「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和二○○一年「撞機事件」的衝擊後,兩軍關係急轉直下;第四次因二○○八年十月美對台軍售受到影響。上述事件並非偶然,應是華盛頓對華基本態度。

外交就是交易,解放軍對美軍有何牌可打?拿破崙名言「別做敵人高興的事」,那麼美軍最怕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