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還看今朝:又是捉錯用神

金融管理局向銀行發出通告,價值二千萬元或以上的住宅物業按揭成數上限,從上月二十三日起,由原本的七成調低至六成。至於樓價低於二千萬元的物業,則繼續沿用七成的按揭上限,但實際貸款額最高亦不超過一千二百萬元。

金管局美其言此舉是管理銀行的按揭風險,並非針對熾熱的樓市。不過眾所周知,香港的金融業有金管局負責監察,地產業卻沒有地產管理局監察,政府在地產市場的角色又左右兩難,結果還是要出動金管局,透過規管銀行行為來間接影響樓市。

金管局的新按揭制度,無疑使市民在購置豪宅上可以審慎一點,而對於遏抑豪宅炒風亦有一定幫助。不過,對於想置業自住的人士來說,新制度變相令市民供樓的即時負擔增加。

假設一個價值二千萬元的物業,買家在十月二十三日前可以為物業申請七成按揭,其只需要準備六百萬元現金就能置業,不過,在新制度下,買家便不得不多付一成樓價的現金,即合共八百萬元才可以置業。有些買家本來準備了足夠的現金置業,但適逢新制度推出,預算之外的二百萬元就可能要以借貸形式繳付。

富豪要購置這些豪宅,用不着按揭,而是以白花花的銀両一次交收;真正需要以按揭來置業的,大多數都是中產人士,亦不排除當中有雷曼苦主。金管局的新制度無阻富豪炒樓,反而打擊了香港的中流砥柱亦即中產人士。不知道金管局立心如何,但對於壓抑樓價肯定無補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