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滴滴金:文化傳承 無效廢噏

香港好些人總愛開口閉口便說要保存地區文化精粹。涼茶有人建議申請列為文化遺產;近日又有人倡議把粵劇納入新高中課程,銜接演藝學院大學課程,以培養新一代人才。

但這些建議或倡議,最終真能發揮倡議者聲稱的作用嗎?是否涼茶一旦列作文化遺產,港人便天天一碗,人人熱氣全消,身心康泰,社會和諧?涼茶行業能否生存,港人真的在意嗎?大業主會否因支持保存文化遺產,而不把旺地涼茶舖租金加至每月二十萬元?

香港普羅市民在通貨飛漲時,擔心入不敷支,巴不得多做兼職幫補家計,哪有閒心喝涼茶;及至經濟不景時又擔心失業,更刻意省下喝涼茶支出。況且,喝口涼茶消消氣,也不能確保生活安定,足可養妻活兒。說到富貴人家,他們自有國家級醫師照顧,怎會把平民百姓的涼茶放在眼內!

至於男女老幼人人都懂哼半句「落花滿天蔽月光」的粵劇,是否就是本地文化精粹?我看最重要還是測試有多少觀眾願意自費購票入場,毋須公帑或團體半點補貼;而且,這些票房收入是否足以養活國寶級演員?另一測試是,若子女具天賦嗓子,家長會讓他們學粵劇、西洋歌劇,還是兩者皆不選?家長如何取決,看官心知肚明;中學課程即便加開粵劇,效果亦顯而易見。

香港人啊,請別再廢噏文化傳承。有膽量的,應挑戰社會不公義,致令市民營役終生,連享受文化的空間也全被褫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