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濟世狂言:煲呔曾無中生有計

煲呔曾大罵傳媒「無中生有」,他因為「視民望如浮雲」,有意無意與民為敵,有意無意對市民實行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古人談此計:「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譯成白話:「用假情況蒙騙敵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要巧妙地由虛變實,以各種假象掩蓋真象,造成敵人錯覺,給以不意的攻擊。」

施政報告發表前,高官再三放風「不會派糖」,市民也就不寄任何希望;不料報告公布,卻有「慳電膽現金券」的由虛變實的巧妙,這真是高明的「無中生有」計。晨運客告訴我,香港百萬家庭住的公屋,大多用的是光管,而且照明極好又慳電;若要為了那「現金券」的便宜,單單光管換慳電膽,請電工來更換裝置,已是麻煩又花錢。還有報道說,最慳電的是LED,且無水銀毒;但政府卻隻字不提,若非別有用心,就是不知時代「進步發展」,難怪英國一智庫調查結果,香港繁榮指數由去年第八位急降至今年的第十八位,「保持香港繁榮」也做不到,煲呔曾及其一班高官要不要問責?

施政報告說:「社會進步,不只限於物質生活豐裕,同時更體現於其核心價值,包括愛心、關懷、互助、履行公民責任和維護傳統價值。」何謂核心價值?煲呔曾此話實際上已抽掉了香港最寶貴的東西: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所以他敢大罵傳媒。他找的局長副局長一類,條件是要和他「施政理念一致」;他對市民和傳媒的要求也是如此,容不得任何人對他有些批評,這方面真是遠遠不如董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