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一厘米乘三厘米大、並不起眼的鐵礦投資廣告,宣稱齊備鐵礦證書,投資一千五百萬半年回本。記者按廣告的聯絡方法,佯裝買家聯絡聲稱擁有該鐵礦的賣家,對方隨即相約記者到某大型連鎖快餐廳傾談「合作大計」。
他向記者表示,只要出資一千五百萬元人民幣,便可買斷山西省一個面積三平方公里、等於十五個半維園大小、蘊藏量達四百萬噸的鐵礦,他誇口半年便可歸本。「每開採一噸鐵,淨利潤至少有二百五十元!」對方更強調,售價已低於市價。
「我們可以合作,你出資,我負責在政府方面打好關係,以及聘請員工。」他見記者對計劃稍有遲疑,便立即拿出一份勘探證及評估報告書以加強記者的信心。至於該礦是否合法礦場,他則含糊其詞指:「我的親戚跟政府人員很稔熟,這些證要辦一點也不困難。」
快餐店傾談極兒戲
賣家自稱是山西人,由於採礦公司的幾個股東是山西地方官員,不便「出面」開採國家資源,故託他尋找買家。記者追問官員是誰,他以買賣屬地下交易為由,拒絕透露官員背景,亦無交代為何要來本港集資。他反表示,「如果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示所有證明,礦場的價錢就肯定沒那麼低了,我們就是要暗中進行嘛!」
另一則廣告是尋求在新疆開採煤礦的合作夥伴,聲稱三年可收回成本。記者佯裝有意投資,接觸到自稱在新疆營商的中介人。他聲稱代朋友為三個位於新疆的煤礦招募合作夥伴,並指其中一礦已進行開採,今次招商的煤礦蘊藏量達三千六百萬噸,佔地八平方公里,投資金額為一億五千萬港元。
「新疆煤礦蘊藏量最豐富,佔全國四成,由於現時道路未開通而局限發展,一旦三年後開通鐵路,可以向外地售煤,煤價肯定大升,回本一定不是問題,目前不少內地投資者已表示興趣。」他大肆吹噓煤礦價值之餘,更不忘拿出由北京一間顧問公司撰寫的勘察報告證明煤礦價值,但只許記者當場閱讀,不准影印也不許帶走。但當記者問及有否採礦證和相關圖片時,該中介人坦言,「沒有帶照片,而且暫時還沒申請到這些證件,所以才需要集資開發呢!」惟上述兩宗過千萬、甚至逾億元的投資均在人來人往的快餐店及咖啡店進行,十分兒戲。
內地傳媒來港踢爆
事實上,自從國企改制以來,國有礦產不斷流失,內地媒體亦不時揭發有人私下出售國有礦產,上月中多位內地傳媒來港召開記者招待會,揭露山西省有官員廉價出售多座國有煤礦,估值高達八百億元人民幣。不少內地私人礦場的老闆會從不同途徑出售礦產及採礦權,互聯網上亦充斥着各類礦產轉讓的廣告。
該類礦場投資涉及金額巨大,購買內地礦場更有如隔山買牛,熟悉內地礦場買賣的中國事務顧問總監趙紹根提醒,證件齊全的礦場等同物業,便可到銀行抵押申請貸款,根本毋須向外集資。而內地礦場在行內有特定的銷售渠道,甚少登報招攬投資夥伴。市民在投資該類礦場時需特別小心,查清各類證件,最好可以親身實地視察,以免上當受騙。
內地規管礦產不得隨便買賣
內地礦產有法例監管及控制,並不可隨便買賣,其中稀少而珍貴的金礦、銀礦、鎢礦及錫礦等更禁止出售。熟悉內地礦場買賣的中國事務顧問總監趙紹根指,內地政府對外商投資礦產業亦有明文限制。
投資者宜親自到現場勘察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七年十月頒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規定,部分礦種的開發工作只允許外資企業以合資或合作的形式參與投資,如石油、天然氣和重晶石等。而港人若要北上投資內地礦場,可透過合資或入股內地公司一同勘探及開發。而礦場買賣,則要經申請轉讓審批及申請探礦權及採礦權的變更登記。
趙紹根介紹,內地礦場買賣通常不會單憑賣方提供的勘探報告便作投資決定,一來內容水分很多,二來市面有太多偽造的報告。專業投資者慣常會攜同資深的勘探員,親自到現場挖洞、下礦井取樣本,勘察礦場蘊藏量及了解開採難度等多項重要的資料。
假借開發騙長者養老金
早在幾年前,內地已出現不少開礦公司,以開發煤礦或鐵礦具高回報作招徠,向長者或急於投資人士非法集資。然而,他們的騙術未幾已被內地傳媒踢爆,某些礦場根本無開採證或安全生產許可證,又或礦場資源的實際蘊藏量遠低於開礦公司所聲稱。
偽造政府部門批文
山西省礦產資源豐富,有不法之徒趁機向慕名而來的投資者騙取巨款,不少受害人是煤礦投資的門外漢。去年七月,一名訛稱是政府官員的騙子偽造了五個政府部門的批文,又表示已取得所有開發礦場的許可證,暗示礦場具有很高發展潛力。受害人不虞有詐,向騙子交出共逾七百萬元人民幣。騙子取得款項後,隨即辯稱自己正被政府調查,其後更人間蒸發,受害人再聯絡不上該名騙徒。
另外,雲南一鐵礦公司更無良地向全沒投資經驗的長者下手。○六年該公司藉「礦業研討會」為名,向長者聲稱擁有一個佔地逾四平方公里的鐵礦,並指回報率極高。經過一輪推銷後,不少長者都奉獻出養老金,但事實是該礦面積與實際的不相符,亦沒有合法開採證明。
圖/文:探射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