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振動平台提升骨質密度

隨年紀增長,骨質密度及肌肉強度均會下降,令長者易失平衡跌倒,造成骨折甚至死亡風險。中文大學利用振動力學原理,研製出全身振動治療平台,只需每日站上平台振動二十分鐘,長遠可提升骨質密度及腿部肌力,尤其適用於長者及停經後婦女,並正研究應用於改善柏金遜症及關節炎病情,料明年中推出市場。

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講座教授梁國穗指,該系由二○○五年起研製振動治療平台,找出能夠與生物骨骼產生共鳴的振動頻率,藉生物力學刺激骨骼及肌肉生長。振動平台的外形類似一個電子磅,只需每日站上平台二十分鐘,平台便會發出每秒三十五次的高頻率、低震幅振波,用後雙腿會感到輕微疲勞痠軟,有如剛做完運動。

近20社區安裝 逾500長者參與

梁國穗指,動物測試已證實振動平台可加快一般骨折及骨質疏鬆性骨折愈合速度達三成,研究人員再邀請一批剛收經後婦女接受三個月測試,結果發現她們在平衡力測試中的各項表現皆有提升。中大於○七年向社區長者推廣該平台,於近廿間社區中心安裝振動平台並鼓勵長者使用,至今有逾五百名長者參與。

四十名曾有髖關節骨折的長者接受治療後半年,骨折位置的骨質密度提升了百分之六,下肢肌力亦有顯著改善;另外廿九名健全長者經過九個月治療後,反應時間亦縮短了近兩成,並可多走一成二的路程。研究隊伍更與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合作,讓需接受無負重訓練的年輕航天員接受振動治療,結果顯示他們的肌力較對照組優勝,如坐立速度提升了一成七。

梁國穗指,振動平台適用於不同年齡人士,長遠希望可透過振動療法,讓骨質疏鬆症患者減少服藥,以減輕藥物副作用,但因未知會否對植入心臟起搏器及癌症病人的病情有影響,故不建議他們使用。理論上,透過調校平台的振動頻率,該療法亦可應用於治療柏金遜症、退化性關節炎及脊柱炎等,會作進一步研究。他指振動平台已在美國及中國申請專利,明年中可推出市場,預計每部售價一萬五千元,部分收益會撥作研究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