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某智庫組織發表全球繁榮指數調查,以九項指數評估繁榮程度,包括經濟基礎、創業與創意、民主、教育、健康、治安、政府管治、個人自由及社會資本。香港在一百零四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十八位,比往年跌了十位。
固然,每一項對人類來說都是重要的,但畢竟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價值觀都不同,有人重視民主,有人重視健康,有人只關注三餐溫飽。報告有沒有針對個別地方的特質,把個別項目的佔分比重增加,以反映更客觀的狀況?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原來報告內引用了某項快樂指數調查指,不少繁榮指數前列的國家及地區,在快樂指數的排名中都不高,而香港的快樂指數更排名第七十位。回到同一問題,報告用哪一項指標來衡量快樂?
報告內快樂的定義比以上九項指標更含糊。快樂的標準因人、因地方而異,西方可能覺得自由就是快樂,但香港人又覺得怎樣才是快樂呢?如果每日能夠吃一碗魚蛋粉就是快樂的話,那麼香港人到了外國吃不到魚蛋粉,那就鐵定是不快樂的了。瑞典、丹麥、挪威等國,他們不會視吃魚蛋粉為快樂,因為他們根本不吃魚蛋粉。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先詢問香港人覺得「怎樣才是快樂」,知道快樂的因素後,再問香港人「快樂不快樂」。但如果香港人連「甚麼是快樂」都答得似是而非,外國人又有甚麼理據去衡量我們快樂不快樂?說穿了,還是西方把他們的價值觀強加於我們身上,此乃軟實力的霸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