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聞纏身,如何回應,本來有上中下三策,煲呔曾昨天採用了中策,親自企出來宣讀聲明自說自話,然後象徵式回答記者兩個問題即草草收場。如此取態,原也問題不大,可惜煲呔曾太過情緒化,犯了三錯。
第一錯,攻擊傳媒,更犯眾怒。煲呔曾對傳媒採用了「無中生有」、「惡意中傷」、「變本加厲」、「捕風捉影」、「肆意攻擊」,如此這般的「攻擊性」情緒化用語,根本就不是平心靜氣的解釋澄清問題,而是撩交打,向傳媒再下戰書,火上加油,公關大災難也。
因為事實剛好相反,傳媒發揮監察政府的「第四權」作用,對煲呔曾的誠信與操守提出質疑,針對的乃是慳電膽益親家及雷曼迷債幫弟婦二事,兩者都有事實根據,絕非「無中生有」或者「捕風捉影」,否則他的親家和弟弟何須發表聲明澄清?
第二錯,避重就輕,繼續逃避。針對慳電膽事件,他只談以慳電膽取代鎢絲膽的環保政策,卻完全沒有面對環保團體曾經兩度去信特首辦質疑利益衝突的問題;針對雷曼迷債事件,他只說「我親戚向銀行要求賠償,事前我全不知情」,但公眾質疑的是,在此之前,他曾經在一個司局長討論新聞的「早禱會」上,提及有親人購買了雷曼產品,而唐英年、陳家強和林瑞麟都已證實確有此事,煲呔曾為何不能就此作出回應,給眾多雷曼苦主一個交代呢?如今既在避重就輕,又來個移花接木,這不是在誤導公眾嗎?
第三錯,個人情緒反應,竟拖市民落水。煲呔曾昨天的整個發言,充滿情緒語言,看來離港休假遊山玩水,並未能令他心平氣和,反而愈想愈激氣,好像氣憤難平,因此對傳媒的事實報道,質疑批評,反咬為「惡意中傷」、「肆意攻擊」之餘,竟說「我好相信市民,以及熱愛言論自由的人,都不會支持這種行為」,如此拖市民落水,乃是侮辱了市民的智慧也。因為市民不會支持者,其實是他的行為。
一個人不讀書而亂拋書包,也是對先哲的不敬。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