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運要回復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繁榮光景,似乎不再是奢望。去年旺角場掛起象徵滿座的紅旗,而前晚香港大球場更有近四萬人入場的佳績,更重要的是,這並非欣賞外國球隊的表演賽,而是香港聯賽隊伍挑戰亞洲高水平淘汰賽的重要賽事,觀眾是一心見證香港球隊締造這輝煌時刻。
本地足運沉寂多時,而曾經為足運泛起一點漣漪的,正是二○○二年日韓世界盃,南韓歷史性打入世界盃四強的時候,當時就有不少人猜想,香港何時才能如同南韓一樣創造出這個奇迹。
香港要發展足運,必須在場地保養和球員培育方面下工夫。我在民政局期間,就此提出若干方法,如場地保養上,香港球場時常爛地一片,原因是用真草鋪植,踢一兩場波或者下幾場大雨就出現損毀。為了增加足球場可用場次,民政局提出以人造草球場取代部分真草球場,經過多番挫折終於成事。
另外,民政局亦鼓勵發展地區足球,地區球隊可納入為足總的基本會員,並由丙組聯賽打上甲組,大埔足球隊就是當中佼佼者,在○二年成立,○六年已經打上甲組。
地區足球除協助發掘香港的足球生力軍,亦凝聚每一個社區的力量,營造如同外國足球比賽的「主場效應」;亦有賴本地球隊的支持,現時本地華人球員愈發在球隊擔任重要職位。今日,香港球隊再次以差不多「全華班」姿態打入亞協盃四強,雖說比賽有勝負,但對於香港足運的發展,這無疑是一場期待已久的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