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是短短半個月內的第二宗嚴重工業意外。本月十三日尖沙咀環球貿易廣場亦發生六名地盤雜工從高處直墮槽底,全部喪生的慘劇。工業意外接二連三,人們不禁要問︰在香港這個號稱富裕發達的社會裏,打工仔悲歌為何總是不絕於耳?
藍田工業意外的起因,還有待當局進一步調查,但大家肯定還記得上次尖沙咀六死工業意外發生後,曾蔭權趕赴現場,指示全力搶救,做好善後工作,並高調宣稱「工業意外一宗都嫌多」;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亦矢言徹查事故原因,若涉及人為疏忽,將嚴肅追究責任。可惜言猶在耳,又再發生另一宗嚴重工業事故,無異摑了高官們一記耳光。
張建宗較早前指出,過去十年本港工業意外有下降趨勢,去年發生近一萬五千宗工業意外,比○七年下跌百分之七點四。但有工會人士指出,現時政府有關工傷的統計數字並未包括自僱人士在內,否則實際數字可能較現時增加超過兩成。嚴重工業意外頻生,除了帶來人命傷亡,更奪走了很多家庭的經濟支柱,造成難以估計的社會損失。就以昨日在意外中喪生的年輕工人為例,遺下只有三個月大的獨生子,又是一齣活生生的人間慘劇。
要杜絕工業意外,必須從增強安全措施及意識着手,然而尖沙咀奪命意外發生後,不少建造業界人士均批評,現時地盤安全主任的入職要求太低,中五畢業生只要修讀八個月課程,具備兩年工作經驗便可申請;而意外當天是周日,懷疑沒有安全主任監工而肇禍。可見當局的監管巡查工作出現嚴重漏洞,甚至可以說是形同虛設。
工業意外的另一元兇是外判制度。以「重災區」建造業為例,真正處理最基層工人的安全用品以及施工程序等具體細節的,往往並非承建商,而是工人直屬的判頭,加上工程在多層分判後,下層的判頭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根本沒有投放資源於工人的安全措施上。
諷刺的是,港府其身不正,許多政府部門將工作外判,往往連責任也外判出去,不監不管,結果不但容易出事,也引起不少勞資糾紛。最近,屋宇署、機電工程署和懲教署都有外判工人投訴,簽新合約時被大幅減薪。當局尚且罔顧政府外判工人的權益,任職私人機構的打工仔,又有誰能保護他們的權益?有機構調查發現,在遇到勞資糾紛的受訪者中,近四成人認為勞工處無助解決問題,近六成受訪者指勞工處處理勞資問題效率低,這個調查結果已說明了一切。
「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下班」,是所有打工仔的願望。本港經濟並未如高官所吹噓「隧道中見到曙光」,尤其是對於超過十九萬個在職貧窮家庭來說,能否保住飯碗更是未知之數,他們在工業安全方面能有多高的「叫價能力」?又能受到多大的保障?為政者當「訥於言,敏於行」,如果當局不從根本着手,清除發生工業意外的土壤,就算高官們再高呼多少遍「工業意外一宗都嫌多」,也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