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龍吟虎嘯:讓港英文化後勁不絕

關於香港電台不走公司化之路,回到「政府機構」原點,本報史進「政治解碼」專欄《跛腳鴨乎鐵拐李也》一文有非常到位的分析,也即曾蔭權此舉是「要好好利用百年一遇的機會,為同路人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自己離任後從倫敦遙望維多利亞港餘暉,豈不快哉」。

曾蔭權早就公開表示不當特首後會離開香港到英倫「安度餘年」。他作這樣的表示,看來心裏是有底的,也即到那個時候一定會有「居英權」,英國人一定會「收留」他。當年他作這樣的表示時,不知為何記者沒有追問:閣下何以見得能夠肯定在英倫安度晚年呢?閣下現在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嗎?要到英倫定居不是要辦「移民」申請嗎?

當年媒體沒有這樣問,大概是因為知道曾蔭權一直保存「英王授勳」;知道他曾經負責港英政府「居英權」工作,恐怕早就「近水樓台先得月」也。

史進的文章說,當年港英政府對港台提出公司化,乃是怕港台變顏色,但回歸十二年來一切不變的事實證明,此乃杞人憂天,太過慮了,港台除非給封殺了,否則根本不可能改變顏色,因為港台文化就是港英文化,改變不了也。

身為「港英舊臣」,曾蔭權在處理許多政治、社會問題時,要的就是港英文化「這一口」。回歸十二年,香港電台的港英文化歷經風雨和考驗「不改本色」,有人是心中竊喜的。更重要的是,把港台「留在」政府系統,對保存其港英文化最為安全。回歸以來,中央對香港行政系統最是放手不管,且在這個系統中找了個曾蔭權當特首。曾蔭權清楚有此「殊榮」一大半原因是得益於他的「港英舊臣」身份、得益於「港英文化」的背景、得益於北京一直沒有搞清楚究竟甚麼樣的人最適合當特首,在形格勢禁下令他「富貴從天降」。曾蔭權上台後要做的就是強化此「形」發展此「勢」,讓港英文化後勁不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