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海水指標倡列有毒物質

【本報訊】香港海水水質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但現時的水質指標制訂於八十年代初,遠落後於外國水平。環境保護署正檢討及修訂海水水質指標,並已於昨日公布首階段公眾諮詢文件,建議為個別水域中的化學有毒物質、多種影響海藻生長的營養物製訂水質指標,並於現時的泳灘細菌指標加入腸道鏈球菌指數,提高本港水質指標水平。

環保署的諮詢文件顯示,現時部分水質指標並不適合現今環保需求,例如其他國家已採用定量性指標,但本港的有毒物質指標仍只是陳述性等,文件認為,指標對海產養殖提供的保護可能不足之餘,亦未能為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提供相關水質數據。

泳灘增檢腸道鏈球菌

環保署建議採用符合外國最新做法,包括使用生物性水質指標,在提供水質酸鹼值、溶解氧相關資料時,提供以數字為本的定量性參數,而非單純文字陳述。至於泳灘水質方面,現時本港以大腸桿菌數量為指標,當局建議改用或增加檢測腸道鏈球菌數目,以加強對泳灘水質的指標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