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政治有兩種方法。一是「揼石仔」,靠小事逐件做,累積支持;一是「煽動」,靠凸顯不同利益、不同信念群體的矛盾,促使選民不問因由,只按利益或信念分野投票。
在正常政治環境,兩者可相輔相成。政客縱魅力四射,煽動力高強,但當選後若不做實事,亦難以鞏固支持。不過,香港並非正常民主政治環境,民選政客無權主導政策制訂,亦毋須負責執行政策,願意「揼石仔」的忠直政客發揮範疇有限,往往只是屋邨、小區之事,極難引起全民關注。
從事地區工作,更要跟財雄勢大的政府直接競爭。政府銳意做的事,小小區議員、立法會議員,憑甚麼實力爭鋒?只可選擇配合支持,或抬槓竄擾。前者靠政府「放水」取分,廣貼「成功爭取」街板,但市民已司空見慣;後者即使喊破喉嚨,但每每了無新意,受眾只當「耳邊風」。
變態政治環境,懲罰忠誠實幹,獎勵不勞而獲。部分政客及其群黨甚至從來不做實事,單靠掌握港人一個心結,便可以穩坐議席二十年。「對內地愛恨交加」是不少,甚或大部分港人的心結:愈倚賴內地,便愈擔心香港內地化。靠內地混飯吃的,在不記名投票時,往往選出力抗內地架勢的政客。結果,對抗內地姿態被視為等同「民主」,成為政客不勞而獲的選舉萬應靈丹。
然而,民主是甚麼?是英殖民地過氣首長的政治理念,還是曾力撐法西斯暴政的公教所抱持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