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笑看天下:視文物如垃圾

喜歡定義的梁啟超曾借用佛教術語,為「文化」作過界說: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積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學者夏曉虹解釋:所謂「心能」,即「自由意志」與行動能力;「有價值」指「創造且能為有意識的模仿」;「共業」強調的是無所不在與存留不滅,乃人類每一期活動所留下的累積物。

對此,康文署高官可能無動於衷。看他們糟蹋文物一如在「人道毀滅」、粗暴對待福鱷,其手法之拙劣,可思過半。不久前遺失孫中山文物,已令人嘖嘖稱奇,如今又被揭胡亂棄置一批有百年歷史的石碑。

政府一味話要「活化歷史」,如今卻把「余園」二十二塊珍貴書法的石碑,是是但但棄置於金鐘茶具文物館雜物房,使這批見證淺水灣演變的石碑暗無天日二十年。石碑有其社會背景和歷史意義,明明是港人的「集體回憶」,本應好好的把它「活化」起來,放在海景大樓展示,可惜落在康文署之手,只好變「活見鬼」。

梁啟超有一段話說得較白:雖在尋常百姓家故紙堆中,亦往往可以得到極珍貴之史料。如同仁堂、王麻子等老字號的流水帳簿,既是百年來物價變遷的確實資料,又可反映社會生活狀況之大概情形。從故紙堆中尋求社會民生與經濟的變遷,以證明社會組織進化學說。

有學者指出,香港的文物點支離破碎,難以串連起來,相對於澳門成功爭取將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香港實在有需要急起直追。老朽奉勸有心捐贈文物的人士,除非你唔介意啲文物「天蠶變」或五十年才可見天日,否則,不如考慮捐贈鄰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