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驗毒計劃講了整個暑假,教育官員都「不務正業」,不提三三四新學制,出席公開場合的發言只與如何落實驗毒計劃有關,實在是本末倒置。驗毒具阻嚇性,驗毒可能標籤少年人,但驗毒解決不了的,是為何青少年要吸毒和濫藥的問題。是家庭環境?是他們苦悶,看不見未來,而當下的教育制度只能讓他們成為永遠的「陪跑者」?
深入了解所謂「邊青」的朋友說,濫藥根源是青少年的自卑感和自我形象低落,只有給予機會,讓他們發揮所長,投入活動,產生滿足感,才是治本的做法。當然,我們的官員卻不會在這方面多作思考。
聽英國藝術教育界朋友說,英國政府剛創立的「創意文化教育組織」,就是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讓他們接觸文化藝術,並相信開闊文化視野能改變青少年的無力感,讓他們對自己有要求,對人生有目標。
其中一個有趣的計劃,名為「尋找天分」。參與的年輕人可以發掘新興趣,在下述多個文化藝術項目中尋找「至愛」,包括音樂、視覺藝術、戲劇、舞蹈、數碼媒體、探索圖書館、博物館和古蹟等。
英國研究確認,文化經歷對個人發展是強而有力的工具,能夠提升解難能力、自律和團隊合作,讓青少年建立自信。只要他們有期盼,自然有上進的動力。
可惜香港對創意文化藝術教育依然得個講字,教育部門從不認為文化藝術的魅力能與個人發展掛鈎。於是,官員繼續在如何驗毒的細節糾纏,但對治本的問題卻毫無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