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部分年長或患骨質疏鬆的人士,因意外等原因令手腕或足踝出現粉碎性骨折,以往可透過傳統植骨手術醫治,在體內裝上螺絲或鋼片等金屬作固定。有骨科專科醫生指,傳統手術創傷性大及復原速度緩慢,近年不少傷者都會選擇創傷性較低的微創手術,大部分患者術後達九成半以上復原效果。
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解釋,手腕粉碎性骨折傷者如接受傳統植骨手術,需在盆骨處開刀兩吋大的傷口抽取骨組織,或用有機骨組織如牛骨,植入手腕骨折處的空隙,再裝上螺絲和鋼片或打石膏,經長時間休養才慢慢康復。最細傷口約為一吋長,且復原較慢,九成傷者術後盆骨傷口會痛,有機骨物質會帶有病毒,傷者易染上傳染病。
他續稱,引入香港近廿年的微創手術發展得很成熟,只要在手腕傷處開刀約半厘米,然後注入牙膏狀人工合成無機物質於患處,十五分鐘後物質變硬,可讓傷者骨骼細胞依附生長,體外再裝置約三百克重的鈦金屬支架作固定。
手術時間短傷口細
骨骼於六周後生長愈合後便可拆卸支架,再進行康復治療。他指手術時間短、傷口細、復原快是微創手術好處,患者用支架期間,只需每周換一次紗布繃帶。
五十九歲廚師華姐三年前因滑倒,導致左手腕骨粉碎性骨折。高醫生指她當時手腕太腫,如進行傳統手術可能無法縫針,最少等數天才消腫,故決定替她進行微創植骨手術。手術後,華姐手腕骨骼由四條鈦金屬支架固定,六星期後拆卸。手臂上四個傷口漸漸愈合,經三個月物理治療,手腕恢復活動能力,休養一年後復工。她認為微創手術縮短劇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