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政府花了二百二十多億元,以「貼大床」方式向迪士尼招手,並為了向立法會和社會證明這筆錢花得值,找來顧問公司作出估算和預測。顧問公司的數字非常樂觀,估計到迪士尼玩的人每年有百分之四點七的增長,至開幕第三年,已達五百七十萬人次,而因為有了迪士尼,遊客會多留一晚,增加消費,香港在未來四十年將會有逾一千四百億元的經濟效益。
開幕第三年,遊覽樂園的人次只有四百多萬,比預測少了一大截,而旅遊界說,專程到樂園的遊客其實不多。然而,米已成炊,政府已洗濕了頭,惟有繼續與迪士尼斡旋。
政府無論甚麼事都找顧問公司「過橋」的做法,多年不變。西九管理局成立後,先不聘行政總裁,卻繼續「行舊路」,聘顧問公司先做一系列假大空的研究。研究甚麼呢?其中一項是做市場調查,研究西九現存及具潛力發展的本地、區域性及國際性觀眾,並作出未來二十年的人數估計。試問,當西九仍未啟動,周邊地區的發展也有一定變數,在二○○九年估算二○三○年究竟西九會有多少觀眾,還要分析數字及建議市場營銷的策略,是否有點本末倒置?最重要的是,準確嗎?有用嗎?
類似的顧問研究多的是,如迪士尼就是教訓,是問責官員該反思的教材,顧問報告不能作準,是首條道理。顧問公司懂看「眉頭眼額」,知道政府想要怎樣的答案就會撰寫怎樣的分析,但無論基準預測有怎樣的程式,都是一個「估」字。顧問手上沒有水晶球,他們知道的不會比我們多。況且,十年後回望,通常都有極大的失誤,數字不會再有甚麼意義。
但願我們在二○一九年回望西九管理局做的一切,不會再像今天面對迪士尼般長嗟短嘆,搖頭說:洗濕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