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消費者委員會截至今年首五個月為止,共接獲一萬五千多宗消費者投訴,較去年同期上升一成,其中涉及服務性行業的投訴更上升一成九,有逾一萬多宗。消委會不排除投訴上升與經濟不景有關,加上現行規管有灰色地帶,導致業界「踩界」,出現不良銷售行為,促請政府盡快立法規管不良營銷手法。
去年全年,消委會接獲的投訴總計首次突破四萬宗。消委會接獲的投訴數字反映,涉服務性行業的投訴持續上升,由○六年的二萬二千多宗,增至去年二萬九千多宗。今年首五個月,該會接獲逾一萬五千多宗的投訴中,涉服務性行業的有一萬零八百多宗,佔整體投訴七成一,當中投訴最多依次為金融服務、電訊服務、美容或減肥或健身中心服務、廣播服務、旅行社服務及進修服務(見表)。消委會主席張炳良指,涉金融服務行業的投訴最多,主要來自雷曼兄弟個案。
規管灰色地帶犯險踩界
張炳良又稱,不排除因經濟不景,加上現行規管存灰色地帶,服務行業為達某個生意額而「踩界」,如部分或會採用較極端銷售手法,如輪流疲勞轟炸手法施壓,直至消費者簽署合約為止;有美容院則游說消費者購下大量健康或美容預繳療程,但購買後因種種原因預約不到服務,被迫改買更高級別療程。他預料涉服務行業的投訴會持續上升。
現時本港主要按《商品說明條例》規管銷售的產品,但張炳良指法例只針對產品說明,但有時相關的爭議未必限於「貨不對辦」,故促請政府盡快立法規管不良營銷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