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古物諮詢委員會三月公布對一千四百四十四幢歷史建築的擬定評級,但區議會不滿評級方法透明度低,且未曾諮詢各區區議會,升級、降級原因都令建築物業主摸不着頭腦。有區議員表示,有歷史建築在復修後,建築結構完全不變,卻從一級貶為二級,評級不合理。
古物諮詢委員會昨首次諮詢三個區議會,未來將諮詢其餘十五個區議會。長洲區區議員翁志明昨出席諮詢會,不滿長洲北帝廟由一級歷史建築變為二級,指北帝廟建於一七八三年,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長洲居民皆供奉北帝,該廟亦是太平清醮的起點,活動前需先拜北帝。
「估估吓就降咗評級」
古諮會解釋,該建築曾於○二年復修,令原真性被扣分。「佢哋都係估估吓,就降咗評級!」翁志明反駁,復修絲毫不改動建築結構,只是把綠色瓦屋頂換成金黃色,認為評級不合理,更指「有傳說都指屋頂以前唔係綠色,而係金黃色。」
古諮會制訂評級的過程長達四年,但從未諮詢區議會,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陳捷貴對此感到不滿,並指評級準則不清晰,「畀人升級嘅唔知咩事,畀人降級又唔知咩原因。」他稱,薄扶林般咸道三十五號為私人物業,有四名業主,有業主原打算放賣,但建築物突然由沒有評級躍為二級,業主感到無奈,現已放棄賣樓決定。他又稱,上環廣福祠由二級變成三級,但古諮會並沒有交代原因,「起碼都講點解,令到持有人有機會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