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主題公園豁免導遊入園許可證費,區區百元之數,充其量只是一個高姿態。這項決定由劉吳惠蘭率先宣布,潛台詞顯然是:這個「恩典」是港府為業界爭取來的。問題是,如果沒有旅客來港,導遊無團可帶,豁免導遊入園許可證費有甚麼用呢?好事做到底,若港府真心助業界渡過難關,就應該敦促兩大主題公園減價,這才是治本之道。
在經濟不景氣之下,減價促銷是各地吸引旅客的不二法門。本港兩大主題公園雖說是商業機構,在商言商,但由於大股東都是港府,只要認為調整門票收費有必要,大可說服管理層接受,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旅遊業是本港經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在金融業及物流業搖搖欲墜的情況下,旅遊業的地位更形吃重,堪稱本港經濟的救命稻草,現在旅遊業面對比沙士時期更嚴峻的逆境,港府必須有大氣魄,有新思維,僅搞一些小動作、小恩惠,無助挽回頹勢。
我們想指出的是,豬流感總會過去,金融海嘯也有平息的一天,這些突發因素對旅遊業的打擊是暫時的,而港府目光短淺、欠缺承擔,這才是阻礙旅遊業發展的最大隱患。在過去十多年間,本港在旅遊設施的硬件建設上乏善足陳,郵輪碼頭、文化藝術區遲遲未能開工,延宕已久的漁人碼頭更是胎死腹中,較大的工程只有迪士尼樂園及昂坪纜車兩項,前者囿於面積袖珍而影響吸引力,後者則因管理不善而故障頻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下周又開始停業年檢。因此,本港的旅遊景點來來去去不外乎太平山頂、海洋公園、維多利亞港等幾處,數十年如一日,對旅客早已失去新鮮感。
維港再美,總有視覺疲勞的時候,旅遊業光吃老本是難以為繼的。反觀鄰近的澳門、深圳、廣州等地,旅遊基礎建設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新刺激、新玩意不斷。到四周走一走、看一看,就會有「香港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嘆。
事實上,本港旅遊業自回歸之日就開始走下坡路,這些年完全依靠內地旅客個人遊,才能一俊掩百醜。內地旅客已佔本港旅遊市場的大半壁江山,是我們的米飯班主,本來應該小心伺候才是,無奈港府以自由市場為藉口,對旅遊業放手不理,放任自流,以致業界良莠不齊,黑店宰客、強迫旅客購物等醜聞層出不窮。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雖然業界敗類只是少數,但對香港整體形象損害甚大。港府總是賊過興兵,斬草不除根,客觀上助長欺詐內地旅客的歪風。
一個成功的旅遊城市,總是有鮮明的定位,香港一向是中西文化的交匯地,又有購物天堂及美食天堂的美譽,因此客似雲來。可悲的是,回歸之後港府對旅遊業定位不清,一時是「動感之都」,一時是「盛事之都」,均因缺少宣傳而令人印象不深。前些年,港府搞了一個「飛龍」圖案作為香港新品牌,象徵自由、活力的核心價值,可惜該圖案被批評為「不像龍、不像鳳,像雞」。落地鳳凰不如雞,這正是本港旅遊業窮途末路的寫照。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周邊城市的強力競爭,香港旅遊業出路在何方?港府至今仍缺乏危機感,自以為「香港旅遊業的成就並非膚淺,無懼競爭」,只會加速旅遊業的沒落,到那時,七百萬市民靠甚麼養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