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寂寞得要死?

有調查指,逾七成的港童自己跟自己玩,小朋友一同玩跳大繩、拋手巾等集體遊戲的情景愈來愈難看見。事實上,城市人愈來愈疏離,連帶小孩子亦愈來愈孤僻,不善於與同齡的小朋友嬉戲,無論如何都是不健康的。

小朋友自己跟自己玩的原因很多。依老朽的觀察,除了社區的遊樂場不足,更大的原因是小朋友多沉迷於電玩、看電視,父母又多忙於搵食,不要說甚麼親子活動,連帶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也成問題。長此下去,兒童的性格漸變得冷漠,長大也就不善於與人溝通。

以前的孩子也寂寞,路易士(紀弦)早年有一首《傍晚的家》:「傍晚的家有了烏雲顏色,風來小小的院子裏,數完了天上的歸鴉,孩子們的眼睛遂寂寞了,晚飯時妻的瑣碎的話——幾年前的舊事已如煙了,而在青菜湯的淡味裏,我覺出了一些生之淒涼。」

這首詩,真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老朽三十年前朗讀,感受殊深,如今再讀,情懷不變。我想,那些未能受惠於財爺派糖的「三無」、「六無」人士和家庭,當感到「一些生之淒涼」!小孩數完天上的歸鴉,晚上沒電玩、沒電視,被迫早睡早起身體好,雖寂寞——但健康!

羅素說,許多罪惡便是因寂寞而起。現在的小朋友寂寞,起初還會「自己跟自己玩」,漸漸大了,便因家庭無溫暖,寂寞了,聯群在油尖旺街頭呼嘯,在二十四小時快餐店吹水嬉笑,表面喧嘩,內心寂寞難耐,空洞得想死!

時代真的變了,古人的情懷:「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寂寞得有點雅雋;現代詩人寫書齋生活,寂寞得充滿明亮:那貓,自窗之明台一躍着地——詩人來信了。端午的青葉是重陽才戚戚而紅的,這一聲問候比之夏天的嘩笑還綿長……老朽其實也寂寞得要死,空有「按摩聖手」之稱,就是沒富婆請我為她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