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公私差異難作比較

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召開會議,有工會代表質疑數據的可靠性,結果罕有地未能確認調查結果,這與過去十多年的情況比較大相逕庭。政府消息人士表示,不排除工會以進為退,採取拖延策略,欲迫使政府以凍代減。今年公務員薪酬調整變得更政治化。

公營機構與私人企業,無論在業務性質與薪酬結構兩方面比較,差異性都非常明顯,以致每年委員會調查出來的結果,多少都會招惹異議,只是於今尤烈而已。經濟上升周期,正數之後有薪加,皆大歡喜,衰退期間,負數出現要減薪,無人會開心,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私人企業利潤掛帥,員工薪酬與提高生產力掛鈎,特別是高級職員,固定工資的比例較低,但花紅、特別獎金或認股權等所謂「額外酬金」則比例愈益增大。很明顯,酬金彈性較大,經濟好景時,公司業績佳,可以多發酬金,反之則馬上收縮。

富爭議之處正是,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把企業的額外酬金一併計入基本工資,以此作為調薪指標,會扭曲勞工市場的真相。低級員工的固定工資佔八至九成,受影響較少,但中高級管理人員的情況至為明顯,尤其是高級者,年度酬金的上落非常之大,今次趨勢調查得出的結果,層級愈高的,負數愈大,並不為奇。

個別公司提供的數據或許未必準確,但整體而言,受委託的顧問公司有多年的調查經驗,提供資料的企業皆為市場上聲譽較佳者,與政府關係良好,調查結果應該是具有公信力的。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法治與監管市場是重點所在,這與企業講求營利的性質大不相同,後者將提升生產力與競爭力的目標,放入員工表現評核的準則,與公務員追求的工作表現比較,同樣相差甚大,兩者是蘋果與橙的關係,難以直接對比,這正是爭議的核心所在。

政府有需要重新檢視公務員的薪酬架構,作出必要的改革,因為企業在過去十年,在薪酬待遇與調薪政策上,早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