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罵由我:紀念「五四」各取所需

「五四」運動九十周年,海內外中國人都有慶祝活動,證明「五四」運動以及「五四」精神在歷史上都有絕對正面的價值。

也因為這樣,不同的政治力量和政治人物都把「五四」當作自己的政治和文化資產,宣揚自己繼承「五四」精神,肯定「五四」是「政治正確」。但各人的肯定中卻有種種機關巧妙,有的悄悄偷換概念,有的指東打西,有的避重就輕,終歸想扮演「五四」精神的詮釋者。

「五四」是愛國學生運動,但何謂愛國,又各有各的解釋。鎮壓學生運動的北洋軍閥,也可以宣稱自己愛國,因為學生出來示威遊行,「火燒趙家樓」,也可以說是動亂,破壞社會秩序,不鎮壓不能維護社會治安。紀念「五四」運動,就要扣緊「五四」的精神內核,也就是當年學生追求的強國之路,是以文化啟蒙為短期目標,以「德先生」與「賽先生」為長期目標。短期目標為長期目標服務,離開了長期目標,「五四」精神就蕩然無存了。

但今日看來,「五四」運動的目標還遠遠未達到。兩岸比較,台灣相對走遠了一點,民主制度初創,科學理性有待扎根;至於大陸,科學理性近年來強調了,但仍未普及,經濟發展了,只是民主還遙遙無期。紀念「五四」運動,敢不敢把民主、自由、科學、文明這些先賢們高舉的旗幟再大張旗鼓宣揚,是判別真紀念與假紀念的分水嶺。

內地有學者撰文,說台灣的民主不可取,因為出了貪污總統。照此說法,還是維持獨裁統治好一點,那還紀念甚麼「五四」?看來,反而該紀念鎮壓「五四」運動的北洋軍閥徐世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