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醫院謀利魚肉病人

雖云內地實行社會主義,醫院經營卻比香港還要市場化,收入大部分來自病人,小部分來自政府,盈虧自負。醫院以謀利事業模式運作,除治愈病人博取口碑、吸引顧客外,醫院還須鼓勵病人花費,且選擇性花費於可為醫院賺大錢的項目上。

由於醫院與病人之間存在利益矛盾,醫院因而面對道德風險,例如透過簡單檢查便可準確診斷的疾病,仍建議病人進行昂貴的高新科技檢查,以增加醫院收入。病人花錢做不必要的檢查事小,但檢查存在風險、發生事故招致傷亡則事大。另一例子是用口服藥便可治好的病,卻建議病人留院進行外科手術治療,以賺取比門診及口服藥費用昂貴數百倍的手術及住院費。

但是,醫院從高新科技檢查、手術、住院獲得的收入,受空間限制。床位收滿病人,便不能再收,手術室和檢查設施縱使二十四小時運作,所能提供的服務亦有上限,沒有太大彈性。在醫院眾多賺錢項目中,不受空間限制的只有藥物一項。

內地規管當局一向容許醫院收取藥物售價百分之七至十五的附加費,不幸成了院方濫開貴藥的誘因。開出的藥物愈貴,醫院收取的附加費就愈多,不論藥物是否需要、是否有效,費用一樣照收。例如大部分流行性感冒患者會自動痊愈,明知服用抗生素對此病毒引起的病全無作用,但醫生仍為病人處方抗生素,且以給予病人「好」藥為名,捨國產口服藥不用,選進口靜脈注射抗生素,目的只為榨取最高藥物收費。

有見及此,國務院計劃取締藥物附加費,同時制訂全國標準藥物名冊及用藥指引,從而消除醫院濫用貴藥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