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掌權愈久抗壓愈強

北韓最近表示將「永遠退出六方會談」,果如是,這就是說開了很多年的六方會談已經成為歷史,因為沒有北韓的參與,就不會有六方會談,就不會有解決「朝核問題」的框架。朝鮮半島的局勢以及核問題,勢將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處於緊張和混沌狀態,不過,真正打起來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

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韓戰」結束後,南北韓、朝日、朝美之間就一直摩擦不斷,不知多少次處於戰爭邊緣,但從來沒有再打起來。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一方具有壓倒性優勢,也沒有一方有力量能在軍事得勝後解決錯綜複雜的問題,亦即是說真打起來將是曠日持久的衝突,會比維持現狀更糟糕。因此,朝鮮半島兩大對峙力量,雖說經常大動肝火,喊打喊殺,好像很衝動的樣子,實際上都很理性,都能準確算計對手的恐嚇。

當然,北韓力量相對較弱。過去有蘇聯和中國為它撐腰,現在,腰還在撐,但力度已減弱,因為俄羅斯和中國與南韓、日本、美國的關係已大大不同,相互間有許多利益。不過,最大的利益還是要利用和約束北韓穩住東北亞局勢,這關乎我國東北和半個中國的安全。

在這場大半個世紀的對峙中,北韓方面只經歷金日成、金正日兩代領導人。中國、前蘇聯、俄羅斯、美國、日本、南韓則經歷了好幾代。中國經歷了四代;前蘇聯和俄羅斯則有九代:史太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爾巴喬夫、葉利欽、普京、梅德韋傑夫;南韓、日本、美國更加數之不清。

北韓之所以身處弱勢卻仍然可以保持強悍態度,實在和只有兩代掌權者交替有很大關係。像北韓這種體制的國家,最高領導人掌權愈久、交替愈少,愈能團結國民,愈能增強抗壓能力,而且經歷的危機愈多,壓力愈大,愈不在乎危機和壓力。因此,這麼多年來,美日韓的所謂制裁和戰爭危機皆適得其反,不但壓不垮北韓,反而令它更強更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