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名菜打頭陣水晶肴肉

淮揚菜出名手工細緻、刀法如神,其中被選為江蘇十大經典名菜之一的水晶肴肉,正是呈現這種料理精粹的表表者。水晶肴肉又名鎮江肴肉,在鎮江當地是無人不曉的頭盤前菜。據說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做法之繁複與味道層次均令人嘖嘖稱奇,美味背後還有誤打誤撞的有趣故事,今日請來荃灣一間五星級酒店中菜食府的行政總廚吳仕友師傅,細說這名菜的做法與由來。

硝酸鹽醃 竟成名菜

有逾40年烹調傳統手工中菜經驗的吳師傅,不但擅長炮製經典粵菜,亦醉心鑽研中國不同菜系,尤其是選材、刀法及手工都相當講究的淮揚料理。他介紹道:「水晶肴肉又名水晶肴蹄或鎮江肴肉,是江蘇鎮江的名菜之一,更被內地選為江蘇十大經典名菜。」

吳師傅相信關於這道菜的由來是源於300多年前,有說在鎮江開設酒家的夫妻,因為擔心用不完的豬蹄變壞,丈夫靈機一觸想到用鹽來醃製以保鮮,妻子卻誤將用來做鞭炮的硝酸鹽當作食鹽用,翌日發現豬蹄非但沒變壞,還變得紮實紅潤、又鮮又香。為了辟除硝酸鹽的味道,兩人於是決定先用大量清水浸泡再沖洗多次,另以葱薑及香料燜煮,沒想到令豬肉香味逼人,肉質嫩滑,吃過的人更取其名為硝肉。後來嫌用字不雅,改為肴肉。

工序繁複 層次分明

肴肉經過300多年時間的改良及演變,做法愈來愈講究。吳師傅指,現時的肴肉不會再用硝酸鹽,但要做出蹄肉紅潤鮮嫩、鹹鮮有致的效果,就要多下點工夫。「首先,豬蹄先用滾水逼出血水及污物,然後用1比1的上湯及清水,配以薑葱、香葉、桂皮及八角,用大火煮至少1小時,之後下冰糖、蠔油、玫瑰露及花雕酒調味,然後以文火燜煮2小時,一方面辟去豬肉的臊味,同時令肉質鬆化鮮香。」煮好的豬蹄隔起湯汁放涼,起出豬皮、蹄肉再分開處理。

豬皮要用小刀刮出多餘脂肪及肥膏,變成一塊薄薄的皮塊,鋪在長方形的模內,是肴肉的第一層。至於蹄肉,則要以人手撕成小塊,均勻地蓋在豬皮之上,此為第二層。而隔起的湯汁,加適量的新鮮豬皮慢慢熬煮成上湯豬皮膠,淋在蹄肉之上冷凝成啫喱狀的湯汁,也是肴肉又香又滑的最後一層。豬皮膠要分兩次注入蹄肉內,先後放入雪櫃冷藏,才能做出晶瑩剔透、一層一層的最佳效果,吃起來自然層次分明、口感獨特。

豬皮去脂薄切

做法細膩講究的肴肉,其中一個重要工序,是將經過逾3小時燜煮的豬蹄外皮,與脂肪肥膏分離,保持原塊,放在模中形成肴肉的第一層。吳師傅指,長時間煮過的豬皮會變得軟身易爛。因此,去除豬皮脂肪時,就要分外小心,以免將豬皮弄破,過程極考師傅功架。

失傳手工佳餚

江蘇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簡稱蘇菜,由淮揚、金陵、蘇錫、徐海等地方菜組合而成,水晶肴肉、松鼠魚、鹽水鴨、獅子頭及清燉雞孚等被稱之為江蘇名菜,其中清燉雞孚更被譽為巧手之最的菜餚,是近年幾乎失傳的菜式之一。食材主要是雞肉、蛋白及豬肉,而做法是將雞肉及豬肉切成極為幼細的肉蓉,混合蛋白以清燉方法烹調,做出鮮香滑溜的效果。

撰文:褚愛琪 

部分攝影:張群生 

查詢電話:2280 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