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勞損關節易發炎

關節是指骨與骨之間的連接位,而關節發炎有超過100種,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當中又以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其成因是關節軟骨長期勞損而出現磨蝕,患處會紅腫,活動時會感到痛楚。不想骨頭未老先衰,就要聽聽註冊脊醫及物理治療師何應輝的意見。

多發病於中年之後

退化性關節炎是因長年累月的關節軟骨勞損所致,多發病於中年之後。隨着年紀增長,軟組織的退化速度快,新陳代謝的影響,使身體不能對受損關節作出修補,導致骨刺增生及令軟骨表面變得粗糙不平。骨刺是令關節疼痛及喪失功能的因素之一,如它長在神經線通道上,可引致頸部和腰部疼痛、手腳麻痛。如骨刺位於脊椎椎管內,壓迫脊髓神經,更會出現四肢無力、失禁等問題。

至於最常見受影響的關節包括髖關節、膝關節與脊椎關節,患處久不久出現痛楚,尤其是落樓梯、搬重物時,又會聽到不正常的摩擦聲,甚至會紅腫發熱。長期患者或會有關節僵硬、關節變形及肌肉萎縮等情況。

徵狀沒好轉勿延治

由於人體有自我修復的能力,要是患處只出現輕微的疼痛,可能不用治療都會自行康復。但如果約一星期都沒有任何好轉,就不要拖延,應盡快求醫,因不能自我修復代表有可能出現其他問題,如關節移位,後果可大可小。如果患上急性退化性關節炎,患處會出現紅、腫、熱、痛等情況,建議患者先進行冰敷,切勿在此刻進行熱敷,否則會令病情惡化。待炎症減退後,才可進行熱敷治療,目的是增加血液循環,減輕痛楚和腫脹。

及早治療免病情惡化

患者可透過藥物或物理治療來改善病情,脊醫也會用手法矯正錯位關節,或利用冷敷、紅外線、衝擊波等方法,幫助鬆弛肌肉、增進局部組織循環,達到消炎止痛的功效。如無效的話,會轉介骨科醫生作進一步治療,如注射關節補充液或置換人工關節。何醫生表示,病人亦可服用一些食物補充劑如「葡萄糖胺」,它能刺激軟骨細胞產生更多蛋白多糖和成膠質,促使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正常化,有助防止軟骨的磨損,修護損傷的軟骨。此外,脊醫會針對患者的工作習慣和日常生活作出評估,並提出改善建議。舉例,從事體力勞動者應小心分配工作與休息時間,避免患處重複地活動和發力,並可透過適當的運動,增加或維持關節的活動度、耐力、肌力與協調能力;身材肥胖者則應學懂控制體重,以減輕關節的負荷。

哪類人易患退化性關節炎?

1. 年長人士(常見於40歲以上之女性及45歲以上之男性)

2. 肥胖人士

3. 從事高勞動性工作人士(如職業運動員、工作時需提舉重物、長期進行重複動作者)

4. 關節曾受創傷者

保健動作示範

平日作適當的運動,有助預防退化性關節炎,像以下3款動作,更是簡單到極,躺着也能做到呢!

動作一

動作二

動作三

撰文:李凱兒

攝影:盧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