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第十孝「行傭供母」,江革與母親相依為命,時逢王莽篡位,民不聊生,江革背着母親逃難,途中遇到叛賊要拉江革當壯丁,江革跪地求放過他,以免母親因失去他的照顧而死。戰爭結束後,江革與母親在異鄉定居,江革做苦工,無論多艱難都讓母親有尊嚴地生活,朝廷想舉江革為孝廉,上京做官,但江革拒絕,理由是母親歷盡滄桑,心靈脆弱,需要他貼心陪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孝敬父母並不是有錢人專利,貧窮落難的人可能比億萬富翁更孝順父母。
第十一孝「拾葚異器」,又是一個王莽篡位時窮人亂世養親的故事。蔡順帶着母親走難,沿途拾桑葚充飢,遇上赤眉軍,問蔡順為甚麼要用兩個竹器盛載?蔡順說,熟透的黑葚甜,留給母親食,青的、紅的未熟,味酸苦,留給自己食。
第十二孝「扇枕溫衾」,黃香少年喪母,與父相依為命,孝心無微不至,夏天搖扇令父親的枕頭涼快,冬天把被窩睡暖了才請父親就寢。
第十三孝「刻木事親」,漢朝,丁蘭父母去世後,請人用木雕刻父母塑像,在家中供奉,每天晨昏、每飯前必上香,外出、回家,都稟告。丁蘭妻不悅,偷偷用針刺塑像手指,手指竟淌血,丁蘭查看,塑像更流淚。追問,妻承認曾作出不孝舉動,丁蘭要休妻,妻決心改過,夫妻和好如初。故事有點神化,但丁蘭的孝順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