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易傷肺 小心變咳神

夏去秋來,溫度與濕度隨之下降,要是身體適應不了外在環境的變化,很易病倒收場。中醫認為,秋天是燥邪旺盛的季節,而秋燥最易傷肺,咽喉則為肺胃之門,所以咽喉有機會發乾疼痛,令不少人變成「咳神」。想紓緩咽喉不適,應從保養身體入手,藉潤肺加強健康防線。

燥邪旺盛 易傷津液

暑假步入尾聲,縱使日間的天氣仍然熱得要命,但早晚時段不難感受到少許涼意,意味着秋天已逼近,有需要為轉季作準備。在中醫角度,秋天是燥邪旺盛的季節,易傷津液,可引致喉嚨乾涸、口唇乾裂、皮膚乾燥痕癢等毛病,因此養生重點在於潤肺。註冊中醫師劉芷寧說:「秋天對應五臟的肺經,加上天氣乾燥,特別容易影響肺部功能,因肺主皮毛,開竅於鼻,秋燥加上肺熱會令鼻腔不適,又因耳鼻喉相連,整個呼吸系統會受到牽連,所以較易出現喉嚨痛、喉嚨發乾、喉嚨痕癢等問題。」

生津解渴 鴨梨最掂

想改善秋燥引致的喉嚨不適,可從生活及飲食兩方面入手。生活方面,初秋的天氣特徵是由熱轉涼但又暑熱未盡,所以要留意衣着是否合適,不宜穿太多或太少,以免影響身體對轉季的適應力。飲食方面,有兩大重點:第一,應遠離燥熱、辛味、生冷之物;第二,可多吃或多喝生津解渴之物,如酸梅汁、檸檬汁等,亦可利用沙參、玉竹等材料煲湯飲用。

另外,水分豐富的雪梨是預防秋燥之物,能清熱降火、生津解渴,當中以鴨梨的功效最理想,惟寒性體質人士不宜多吃,否則易傷及脾胃,可引致腹痛、肚瀉等問題。患有風寒咳嗽及孕婦,亦不宜吃梨。

穴位按摩幫到手

除食療保健外,按摩穴位也有助紓緩咽喉不適,據劉醫師指出,扶突穴、照海穴與列缺穴都是對付喉嚨問題的穴位,各有不同功效,如有需要,不妨每天推揉3~5分鐘。

食療參考

羅漢果雪梨茶

材料:羅漢果半個、雪梨1個。

做法:

1. 洗淨材料,雪梨切塊,羅漢果切半。

2. 將材料放入鍋內,加入1,000毫升水加熱。

3. 水滾後轉細火煲20至3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潤肺、止咳

備註:建議連續飲用1~2天。惟寒性咳嗽(徵狀為咽癢、無痰或白痰)及肺氣弱人士不宜飲用。

橄欖茶

材料:橄欖2枚、綠茶葉1克。

做法:

1. 橄欖連核切開,與綠茶葉同放入杯中。

2. 沖入熱水500毫升,焗約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滋咽潤喉、生津爽口、清熱解毒。

備註:適用於慢性咽炎、咽喉不適、咽部有異物感者,建議每天飲用2~3次。惟寒性咳嗽及肺氣弱人士不宜飲用。

佛手瓜栗子甘筍湯

材料:佛手瓜2個、栗子10枚、紅蘿蔔1條、粟米2條、南杏10克、蜜棗1粒。

做法:

1. 將佛手瓜、紅蘿蔔及粟米切件。

2. 在鍋內注水1,500毫升,加入栗子、紅蘿蔔及粟米,煲至水滾。

3. 再放入佛手瓜、南杏及蜜棗,以中慢火煲約1小時即成。

功效:潤燥、健脾、開胃、壯腰。

備註:適合大部分人士飲用。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胡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