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一名菜東坡肉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不少經典菜餚流傳至今,仍然保留其精髓及風味,其中被譽為杭州第一名菜的東坡肉,正是有近千年歷史的名菜。灣仔一間杭州食府主理人吳瑞康師傅指,相傳這菜由詩人蘇東坡首創,肥瘦均勻的五花腩肉,經過花雕及醬油長時間燜煮後,變得酒香濃郁、酥軟不膩,亦成為日後煮豬腩肉最多人倣效的方法。

以酒燜煮 肥而不膩

吳師傅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早在30年前已開始受父親影響喜愛入廚,年輕時已在家鄉的杭州菜館擔任主廚,烹調正宗又地道的杭州料理,提起這「東坡肉」,自然耳熟能詳。「這菜可以說是杭州菜的經典代表,更被譽為杭州第一名菜。早在成名前,已因為北宋詩人蘇東坡而聲名大噪。」

杭州人相信,東坡肉源自大文豪蘇東坡,相傳他被貶黃州時,因生活貧困需親自下廚,更只能以平價的豬腩肉倣效前人煮豬肉的方法加以改良,將酒加醬油燜煮豬肉成紅燒肉,結果酒香濃郁、酥軟可口,香氣傳千里,更因而吸引鄰舍效法。「東坡肉」雖起源於黃州,卻傳至杭州再發揚光大,更成為杭州世世代代的名菜。

對於此菜,吳師傅還指出另一說法。「相傳北宋年間、蘇東坡任職杭州知事期間,因管理西湖有功,民眾為答謝他,送上豬肉及酒,由於數量太多,他眼看一人不可能吃得完,故命人將豬肉切成方塊,加酒及醬油燜煮成紅燒肉派予民眾。卻意外發現豬肉以酒燜煮後,肉質香酥軟糯,而且肥而不膩,自此大家就把這種烹煮方法煮成的豬腩肉稱之為『東坡肉』。」

薑葱墊底 香味逼人

雖然真正由來已無從稽考,但「東坡肉」的確是極具歷史的經典菜式之一。「單是豬肉的選材已相當講究,尤其是在杭州,他們會選用兩頭烏的黑豬,每頭豬約只有10至12斤的五花腩肉,豬皮底下是一層肥膏、一層瘦肉,梅花間竹,呈現出最平均的五層效果。之後將選好的腩肉,裁成正方塊,刮淨豬皮的毛髮後放入滾水中汆水,取出來再切成2.5吋的立體方塊,再汆水一次,確保血水完全去掉。起油鑊,加入大量薑葱爆出香味,再把薑葱放入砂鍋中,才放一塊塊方方正正的豬肉,注入生油、老抽、紹興酒及沙糖,大火煮滾後,再傳小火至少燜煮3小時。受熱均勻的砂鍋會把花雕酒、醬油、薑葱的香氣逼入豬肉裏面,同時把多餘油分逼走,肉質慢慢變得酥軟香嫩。加上黃金比例的生抽、老抽、花雕酒及沙糖,令豬肉裏裏外外,都呈現出富光澤及迷人的褐紅色,豬肉還沒吃進嘴裏,已先滿足嗅覺及視覺享受,難怪經歷千年仍是家喻戶曉的名菜。」

何解要皮下肉上烹調?

東坡肉雖然食材及調味簡單,但烹調步驟多。燜煮的時間要憑經驗調整,一般大約要煮3小時。加上燜煮時不會打開鍋蓋,故要憑醬汁在窩裏燜煮發出的聲音來決定烹調時間的長短。

「聲音低沉,代表水分充足;太響太高,則是水分開始減少。故燜肉時要記得把豬皮一邊向下,既可避免燜煮時間太長影響賣相,又能為豬皮均勻上色。」

花雕+沙糖 奇妙化學作用

紹興花雕酒是杭州人最常用來入饌的黃酒,其氣味芳香,不但有提香去膩作用,更可辟除肉臊味。如以小量入饌,即可令菜式美味可口。但「東坡肉」需注入大量花雕,分量太多若長時間受熱會變酸,故需加入適量白沙糖來平衡。

撰文:褚愛琪

部分攝影:張錦昌

查詢電話:2591 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