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義肢手套 創造共融社會

近年社會倡導共融、無障礙的環境,而融合科技的設計扮演重要的角色。早前一個關於結合科技與時尚的設計比賽,讓多地的設計學生利用科技,發揮創意,提升整體生活質素。為幫助手指截肢者重拾生活自主權,本港設計女生羅詠欣(Wendy)利用先進的三維掃描及打印技術,並同時採用軟和硬的物料製成義肢手套參賽,落實用創意和科技,為使用者的生活帶來美好改變。

為手指截肢者發聲

為加深各界對結合科技與時尚的Techstyle設計作品的認識,早前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南豐作坊合辦「Techstyle for Social Good設計大賽2019」,賽事吸引多地學生,包括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等,以個人或小組名義參加。而理大設計學院的應屆畢業生羅詠欣憑義肢手套作品「美感‧新肢」,勇奪香港最佳設計獎。

科技幫助生活的改善,令我們活得更有自信,主攻產品設計的Wendy,對此有深刻體會。她有家人是手指截肢者,而相關人士多數訂製的矽膠製假手,只着重恢復手部外觀,並不能提供活動功能。使用後出現生理不適,又重又悶熱又昂貴,令部分人士最後也放棄佩戴。「我決定為家人度身設計義肢手套,並希望幫助到其他手指截肢者提升生活質素,重拾生活自主權。同時亦讓大家反思,設計如何幫助一小撮有需要人士。」Wendy說。

利用先進三維技術

相對於現有的同類產品,Wendy設計的義肢手套表面印有類似喱士圖案的點綴,外形美觀,重量較輕身,透氣度較高,有助截肢者遮掩手部缺失的部分之餘,亦讓他們更輕易和舒適地伸延殘肢,方便指節活動,如可自行握穩手提電話等,從而提升整體生活質素。

問到設計過程中可有遇到挑戰?Wendy坦言:「以前設計的作品較大眾化,今次的難度在於個人化的設計。設計前,必須先運用三維掃描技術處理手指形態,但由於家人十指全缺,我要另外運用電腦技術重新繪畫手指形態,這部分就花了不少時間。物料是另一挑戰,曾對現有同類產品進行大量資料搜集,了解相關結構、物料特性等。初期設計了矽膠製手套,但此物料質地太硬,根本無法戴上手。經過不斷探索,改用橡膠質地的物料,並同時採用軟和硬的相關物料,以配合手部不同位置的活動需要。最後以三維打印技術製成作品。」

入圍設計邊度有得睇?

今次比賽的入圍設計,盡展創意之餘,亦為生活不同層面提供解決方法。有否想過手臂殘疾的人士,如何使用無線腳動滑鼠?香港海洋廢物問題嚴重,有否想過把回收的海洋廢物,用於工藝創作,藉此解決城市的廢物問題,又可支持和提高大眾對香港本土工藝的認識?今時今日,短消費周期產生浪費,在製作時裝方面,如何透過創新物料,達致可持續發展?

如想進一步了解這些作品,即日至8月26日,不妨前往荃灣南豐紗廠參觀相關的作品展覽。8月27日至9月20日,展覽將移師紅磡理大校園的服裝館繼續進行。公眾人士可免費參觀,查詢網址:https://www.polyu.edu.hk/itc/dft2019/exhibition_introduction.html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張群生

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