蟶子到!揀啱品種煲靚湯

「聖旨到!」只要聽到這一句,準備接旨的文武百官還有周遭所有人都會立即低頭跪下,屏息靜氣等待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不過自從宣統帝溥儀於1912年宣布退位後,中國帝制已結束逾百年,現在大家只會在兩個情況下聽到「聖旨到」,其一就是看古裝劇,另一種情況就是用膳時端上蟶子菜式時戲言:「蟶子到」。蟶子一年四季都有得食,不過想品嘗最鮮甜肥美的貨色,現在正是時候。如果你也想搞搞氣氛,就要跟師傅學一下怎樣處理蟶子了。

煮法百變 鮮味突出

在這個「相機食先」的年代,想吸引人影相打卡,食物賣相當然要有噱頭。蟶子其貌不揚,受先天條件所限,想靠「靚」出位實在有點難度。幸好蟶子肉厚鮮甜,走實力派路線一樣有驚喜;薑葱炒、蒜蓉蒸、花雕蒸都是中菜慣常的煮法,外國人則習慣以牛油及白酒煮蟶子,至於日本人就喜歡以鐵板燒或磯燒的方法來製作,全部均以凸顯蟶子的鮮味與爽滑口感為宗旨。

最近一間福建菜連鎖食肆就以時令蟶子為主題,香港區總廚張峰師傅就分享一些蟶子小知識,並示範一道最能夠呈現蟶子鮮味的紅菇鮮蟶湯。

燕瘦環肥 四大名「蟶」

與其他貝類產品一樣,蟶子總類繁多,體積也有明顯分別,而最常見就有黃蟶、扁蟶、蟶子王3個品種,扁蟶之中又以哆頭蟶最出色。

清洗吐沙3部曲

蟶子生長在近河口及有小量淡水注入的淺海內灣,難免布滿沙泥,因此烹調前必須做足清洗及吐沙的步驟,確保乾淨衞生之餘,品嘗菜式時也不用擔心食到成口沙,影響口感。

速製清甜養生湯

廣東人習慣用蒸或炒的方法煮蟶子,吃火鍋時直接淥熟亦品嘗到其鮮味,原來福建人的烹調方法非常多元化,用蟶子煲湯更能嘗到意想不到的清甜,加上當地另一名產野生紅菇,味道更富層次之餘亦有滋陰、補腎、潤肺和養顏等功效。

做法:

撰文:楊雅菁
攝影:郭凱敏
查詢電話:3621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