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統計,今年首四個月整體訪港旅客達2,381萬人次,上升13.9%。無論是內地或非內地市場的過夜旅客,均錄得升幅。然而同期零售業卻沒有受惠,4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下跌4.5%,連跌三個月,反映旅客及市民消費情緒謹慎。在貿易戰影響下,旅遊消費格局也發生了微妙變化。
中國出境遊研究所指出,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消費偏向謹慎,旅客偏好在周邊地區旅遊。如2018年的第四季,56%中國旅客的旅遊地點為香港、台灣或澳門,此數據在2017年為50%。而遠行的旅客,則傾向前往克羅地亞、摩洛哥和尼泊爾等有異國情調、消費不高的地點。
中美貿易摩擦和政治形勢亦反映於中國赴美旅客的數據中。2018年中國赴美旅客減少5.7%,為2003年以來首次下滑,數字為15年來新低。雖然內地並沒有限制中國公民赴美旅遊,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失去內地旅客,對美國旅遊業將會帶來巨大的損失。2016年中國赴美旅遊為297萬人次,為美國第五大客源國,內地遊客旅遊消費為330億美元,居各客源首位。從以往內地公民回應一些政治事件減少前往韓國和台灣旅遊的經驗來看,中國旅客減少對美國的旅遊業無疑會造成直接衝擊。
預計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內地遊客消費謹慎,加上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基建啟用,會為香港帶來不少人流。然而人民幣匯率持續走低,難免影響內地旅客出外旅遊消費的意欲,對零售貢獻作用減弱,旺丁不旺財的現象將會持續。目前,內地旅客佔總體入境遊客比例近八成。長遠來看,香港要分散外圍經濟不景氣的風險,應積極拓寬海外市場客源,減低對內地客源的依賴。
姚思榮,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