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可而止食糉不損健康

端午節將至,很多人都會食糉應節─軟腍腍的糯米,配上入口即溶的肥豬肉,很易令人忍不住吃了一口又一口,難怪糉子於近年漸漸被人視為致肥元兇,但其實只要謹記「適可而止」,進食糉子不但不會損害健康,更對身體有益呢!

材料各有益處

談到吃糭子,不少人都會怕肥、怕滯,但其實炮製糉子的主要材料各有益處,只要適量進食,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無害的!以糯米為例,它含有澱粉質、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等豐富營養,屬溫補強壯之物,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等功效,可緩解食欲不佳和腹脹腹瀉的情況。豆類亦是糉子的主要成分,其中性平味甘的紅豆,具有健胃生津、祛濕益氣等功效,加上內含鐵質,可補血、促進血液循環、強化體力、增強抵抗力,有助改善怕冷、血壓低、容易疲倦等現象,哺乳期婦女多食紅豆更可促進乳汁的分泌;而綠豆則有清熱、消暑、利水、解毒等作用,可治暑熱煩渴、頭痛目赤、口舌生瘡、水腫尿少等徵狀。醫學博士後兼註冊中醫師陳玉瑜補充,雖然以上食材各有益處,但要視乎個人身體狀況而定,如消化不良者不宜多吃糯米、脾胃虛弱者亦不宜多吃綠豆。

沒節制易出事

美食當前,不是人人有足夠自制力,一不留神就會出現食滯於胃或食滯於腸的情況,前者的徵狀為胃脘脹滿疼痛、噯氣味酸腐而臭,當嘔吐或矢氣(放屁)過後,胃脘脹痛的情況會減輕;後者的表現則為腹痛腸鳴、瀉下如壞雞蛋惡臭的糞便,但腹痛會在瀉後稍為減輕。據陳醫師解釋:「飲食過量,可令人體的運化功能減弱,出現脾胃虛弱、肝膽失於疏泄、大小腸傳導失司等情況,食物會停留在胃或腸內,導致食滯症。當食積產生後,脾胃的運化功能進一步受到影響,更會阻滯胃腸的氣機運行,出現氣滯症,若食積久留,更會蘊生邪熱或形成痰濕。」

針對食滯問題,陳醫師建議患者可自行煲煮麥芽山楂飲、雞內金麥芽煎等消滯食療服用,亦可通過按摩相關穴位來紓緩不適,但說到底,預防勝於治療,食糉要懂得適可而止,以鹹肉糉為例,每人每日的食用上限為三分之一隻,切勿過量!

消滯食療

雞內金麥芽煎

材料:雞內金3~5個(炒黃)、萊菔子3錢、麥芽5錢、蒼朮3錢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煲內,以4碗水煎至1碗,溫服。

功效:雞內金可消食健脾,萊菔子能除脹降氣,此食療可紓緩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

麥芽山楂飲

材料:麥芽5錢、山楂3錢、紅糖10克

做法:把去雜質的麥芽炒黃,再將山楂炒焦,然後加兩碗水煮30分鐘即成。

功效:麥芽有利消化,山楂能健脾開胃,此食療適用於食積停滯、厭食不飢等情況。

砂仁曲米粥

材料:砂仁2錢、神曲4錢、粳米2両、白糖少許

做法:將神曲搗碎後煎汁去渣,砂仁磨成細末,待用。粳米洗淨後放進砂鍋,加入砂仁細末和神曲汁攪勻,熬熟,最後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砂仁能行氣和胃,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和增強胃腸蠕動;神曲能消食化積;粳米能健脾益氣。此粥品可適用於脾胃不足之消化不良、食積、噯食吞酸、脘悶腹脹及大便泄瀉。

山楂白蘿蔔排骨湯

材料:山楂2両、白蘿蔔1個、排骨5両

做法:排骨氽水,白蘿蔔洗淨切塊,山楂洗淨。所有材料加水煮滾,最後加鹽調味。

功效:白蘿蔔能解毒生津、利尿通便,配上健脾開胃的山渣,適合食欲不振、腹脹噯氣者。

營養師的話

健康食糉小貼士

傳統糉子的熱量和脂肪含量偏高,為保健康,大家在買糉、包糉時,不妨聽取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營養師布善恒的意見。

1. 買糉時要先細閱營養標籤,留意總脂肪、飽和脂肪、糖分及鈉質等資料,比對後選較低脂的款式,並要留意標籤上所指示的食用分量。

2. 由於糉的成分含糯米,食糉後要減少正餐的米飯分量。

3. 吃糉後,可進食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有助消化。

4. 自行包糉的話,應以瘦肉、瘦叉燒或雞肉代替豬腩肉。

5. 包糉時,不妨以黑糯米代替白糯米,亦可加入糙米、眉豆、紅腰豆等,增加糉的纖維量,減慢餐後血糖上升的幅度。

按穴消滯法

足三里

位置:小腿外側,彎腿時把4指併攏放在膝蓋下,脛骨前峭外一橫指。

做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鐘,用按摩錘敲打亦可,使穴位有痠脹和發熱感。

功效:幫助消化,除積消滯。

中脘穴

位置:上腹部的前正中線上,臍位上4寸。

做法:可於飯後1小時按揉3~5分鐘,約200下,感覺痠脹即可。

功效:可治腑病,尤其是胃部的疾患,有疏理中氣之效,但此穴位不適用於孕婦。

天樞穴

位置:肚臍旁兩寸,左右兩邊。

做法:以雙大拇指或者雙中指按揉3~5分鐘,有痠脹或發熱的感覺即可。

功效:可紓緩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等情況。

撰文:余彩瑜

攝影:郭凱敏、方偉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