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物定要見識一下,人的眼界才會有所長進。建立於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是當今世上3大博物館之一,館藏逾800多萬件,令不少人趨之若鶩,但未能親赴倫敦朝聖者也不用失望,因該館現正舉行世界巡迴展,香港站更於日前在沙田文化博物館揭幕,展出逾100組珍品,引領參觀者走進時光隧道,透過考察不同年代的文物,了解人類由石器時代走到21世紀的軌迹。
是次巡迴展以「百物看世界」為題,構思源自大英博物館與英國廣播公司合力製作的節目《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當中的主持人以100組博物館藏品來解構世界史,香港站展覽亦參照節目概念來籌劃,按時序分為「起源」、「最早的城市」、「權力與哲學」、「儀式與信仰」、「貿易與侵略」、「創新與適應」、「邂逅與連結」、「我們創造的世界」、「今天的世界」等10個展區,並由埃及珍品——尼斯柏能納外棺揭開序幕,通過逾100組展品,訴說過去200萬年來的人類故事。
事實上,展覽中的每組珍品都是稀世之寶,細心鑽研背後故事,均可衍生一部歷史書,耐人尋味。以這副來自埃及樂蜀的外棺為例,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800年,屬於祭司尼斯柏能納的棺槨,當中的紅色表現了祭司和太陽神的關係,棺蓋刻有古文「天堂之門的開啟者」,棺內則有一幅女神畫像,象徵為亡者賜予新生和保護,而通過這件文物,我們更可一睹古埃及的木彩繪是何等細緻。在伊拉克出土的烏爾軍旗,同樣不可錯過,它來自世界最古老的城市,盒面的馬賽克圖案由黃金、紅色石灰岩、阿富汗青金石等材料砌成,異常精美。
其他難得一見的展品包括奧古斯都大理石頭像、 阿拉伯銅手、路易斯島棋子、希伯來星盤、「曼尼拉」貨幣,還有首次在港展出的日本浮世繪版畫《神奈川沖浪裏》。
為配合展覽,文化博物館推出一系列教育節目,包括專題講座、公眾導賞、工作坊、互動遊戲等。另外,館方於專題展覽館五設有「詠物齋」教育專區,以一部巨型立體書建構出短篇小說《百物一天——香港1935》內的數個場景,並有100組香港戰前舊物穿插其中,涵蓋衣、食、住、行等不同範疇,參觀者可想像自己成為小說中的角色,回味往事。
日期:即日至9月9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撰文:余彩瑜
攝影:張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