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孝敬祖先,除了每個月的初一、十五,以及祖先的生辰死忌,逢年過節,都要拜祭一番之外,還有四個指定的大日子,這就是:上巳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
上巳節,就是農曆三月第一個巳日(日干是巳的那一天),後來為方便記憶,官方就指定是農曆三月初三。這個節日,現在已經式微,除了中國極小部分地區仍然有相關活動,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這個節日。中國第一書法《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晉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謝安兩大家族以及社會名流,在蘭亭春遊,享受大自然,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極盡視聽之娛,興之所至,即席揮毫,創作名篇。上巳節起源於黃帝年代,節日包含多個元素,首先祭祀祖先;然後由巫醫取清新的春水,加些草藥,分發給男女老少,用來洗臉,清潔手足,辟邪,預防疾病;接着是各適其適,吃喝玩樂盡情享受,未婚男女,藉此良機,談情說愛,繁衍後代。
清明節,是踏青,拜祭祖墳,然後野餐,分享拜祭祖先的食物,這風俗延續至今時今日,仍有「太公分豬肉」,實在古樸純真。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地府特准陰間鬼魂返回陽間,接受孝子賢孫的祭祀。而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天氣轉冷,孝子賢孫祭祀祖先,送寒衣,慎終追遠。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