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朋友說話5歲前為黃金期

語言,不但是學習能力、人際溝通的基本橋樑,對建立自信心也很重要。語言學家指出,4、5歲前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只要營造良好環境,小朋友聆聽得多,自自然然懂得講話。但怎樣製造這個環境?孩子硬是不開口說話,怎樣進入幼稚園的關口?孩子發音古怪,家長應如何糾正?今次請來一位言語治療師媽媽,分享訓練小朋友語言能力的小貼士,或許有助釋除種種疑問。

把握語言習得裝置

語言學家指出,小朋友天生擁有「語言習得裝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即他們在一個自然的語言環境下,可潛移默化學習到相關語言。到了4、5歲左右,語言習得裝置便消失,所以家長應把握這個階段,為小朋友營造一個豐富的語言刺激環境。

現時育有一名3歲兒子的言語治療師Carley,娓娓道來孩子的語言發展歷程。「正常發展的小朋友,1歲左右開始識講單字,如一些熟悉的人物或物件。歲半左右處於詞彙爆發期,懂得運用的單字會愈來愈多,約有50個,亦開始講一些短句(即兩個部分的短句),如『我要』、『食奶奶』。2歲開始講一些三個部分的句子,如『我食餅』、『媽媽畀我』。3歲左右可以講到更加長的句子,運用到四個部分的句子,如『我畀媽媽食』。4、5歲運用到更多連接詞,亦可以講一些簡單的故事,說出的事情有前因後果,而邏輯性及組織性亦愈來愈好。」

建立語言前技巧

對於尚未懂講話的小朋友,Carley建議,家長應着重建立所謂的「語言前技巧」,當中包括模仿能力。「首先可以教小朋友模仿一些動作(如開門等)、一些簡單的聲音(如透過遊戲模仿交通工具或動物的聲音)。此外,可鼓勵小朋友郁動嘴巴,發出不同的聲音,又或多用身體語言或手勢表達自己,例如用手指指着自己想要的物件,或者當想要某東西時,便需遞出雙手。」開始懂講單字的小朋友,家長可嘗試增強其詞彙量,亦可嘗試製造更多溝通機會,例如特意收起小朋友喜歡的東西,要他們開口才將東西交給他。對於懂講句子的小朋友,家長可鼓勵他們擴展句子,如小朋友說:「玩車車」,家長不妨接着說:「是呀,玩一架紅色的車,好快的車」。另亦可嘗試鼓勵小朋友運用連接詞,或者以完整的句子,敍述事情或簡單的故事,進一步訓練他們在詞彙、組織及敍述的能力。

至於快將踏進幼稚園階段的小朋友,家長應如何協助他們面對入學面試?Carley有以下分享:「很多時候小朋友在幼稚園入學面試,可能處身陌生的環境,會變得較為怕醜,不敢說話。作為家長,在家中可以多些讚賞小朋友,給予更多正面鼓勵,以提升其自信心。平時亦可多帶他們外出、逛公園、去遊戲室、上Playgroup等,讓他們有多些機會接觸不同的人或事,為面試作好準備。」

發音一錯即糾正?

「孩子剛開始說話,但發音總是怪怪的,不立即糾正,豈不是愈學愈壞?」剛開始說話的小朋友,如果發音不太清楚,Carley認為家長毋須太心急糾正問題。「小朋友在這個年齡階段,語音系統、口部肌肉均處於發展中,所以出現一些發音錯誤很正常;但如果到了3歲或以上,仍有很多發音不清楚的問題,令別人難以明白說話內容,影響到孩子的社交及自信心,家長便要正視問題,以及請教言語治療師。」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蔡浩文、方偉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