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自然界重現生氣,人們理應朝氣勃勃,偏偏這時候常常沒精打彩、胃口欠佳、四肢乏力、瞓極唔夠?排除了感冒的纏擾,很可能與濕重問題有關!畢竟春天是濕氣重的季節,人體一旦陽氣不足,容易被濕邪侵犯,而最有效的改善方法正是從日常飲食入手。
香港的春天,乍暖還寒,潮濕多霧,有時甚至濕到牆壁、地板紛紛滲水,人體難免受到影響,因濕重會阻礙陽氣的升發與疏泄,繼而出現嗜睡、頭重、易倦、四肢無力、精神難以集中等問題。
另外,人體臟腑功能的下降,亦有可能令體內增加濕氣,尤其是胡亂飲食的人士,負責維持身體水液代謝正常的脾胃很容易受損,當運水功能下降,就會令水分停滯及積聚於體內,形成濕重表現,徵狀包括胃口欠佳、胃脹、肚脹等。
註冊中醫師徐澤昌表示,我們無力改變大自然的氣候,但人體的臟腑功能是可以通過飲食來改善。不過,要有效治濕,必須先了解自己屬於「寒濕」抑或「濕熱」,因一旦用錯方法,可令身體濕上加濕!
材料:山藥1両、薏苡仁1両、瘦肉1斤
做法:瘦肉切塊汆水備用,其他材料洗淨,加入適量清水,先以大火煮滾,再轉細火煲2小時。
功效:健脾利濕
材料:豬肉1斤、粟米鬚2両、白朮1両
做法:瘦肉去除肥膏,氽水備用;粟米鬚洗淨再紮好。所有材料加入適量清水,以大火煮滾後轉細火煲1小時。
功效:健脾益氣、利尿消腫
材料:黨參1両、赤小豆1両、陳皮2塊、排骨1斤、蜜棗3枚
做法:排骨切件汆水;其他材料洗淨。所有材料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煲滾後轉細火煲2小時。
功效:補氣祛濕
備註:以上湯水的材料分量可供3至4人飲用。
1. 多吃米飯:米飯有健脾益氣的作用,但不少人怕肥,平時進食很少米飯,導致脾胃功能下降。除了米飯,馬鈴薯和番薯也能幫助脾胃功能運作正常。
2. 補充湯水:赤小豆、粟米鬚等食材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在註冊中醫師的指導下,炮製湯水飲用。
3. 多做運動:每天進行適量運動,如跑步,可幫助身體產生陽氣,有利運化水濕,並透過出汗,產生驅濕作用。
1. 常喝凍飲:因凍飲會削弱脾胃的陽氣。
2. 不吃早餐:因過於肚餓,脾胃功能會下降。
3. 吃得太飽:因脾胃功能會被削弱。
4. 吃得肥膩:如果經常吃難以消化、煎炸油膩的食物,或太多肉類,可令脾胃的消化力下降。
1.舌苔顏色呈厚白。
2.畏冷、大便稀爛及胃口差,女性的白帶分泌量較多。
1.舌苔呈厚黃。
2.口苦、口黏及大便時肛門灼熱。
*需結合臨床四診合參。
撰文:黎雅麗
部分攝影:蔡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