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災肆虐,上周超強颱風「山竹」吹襲本港,縱然天文台及政府各部門早已嚴陣以待,但市面交通仍因種種原因而大受影響。而在日本,月初就曾經歷當地25年來最強颱風「飛燕」,導致關西地區風雨成災,來往機場交通癱瘓;北海道幾日後亦發生6.7級強烈地震,威脅國民及遊客安全。
現今資訊科技發達,出遊未必再需要旅遊天書或手抄筆記隨身,住宿、租車、購物都可以靠不同的流動應用程式,確認預訂和路線指引。不過,當遭遇突如其來的天災,新科技又能如何派上用場呢?
所在的城市受災,市民都急需取得最新的災情覆蓋、天氣狀況、政府緊急的應變安排,好讓自己能及時應對災難。香港擁有良好的通訊基建設備,即使遇上突如其來的颱風、暴雨、嚴寒、酷熱天氣,第一手資訊都能從各媒體的新聞報道,以及各位手上的智能電話中一目了然。例如由天文台內部開發的流動應用程式,透過即時推送功能,提供本港實時天氣狀況,截至本年二月底,就錄得超過七百萬次下載;另外「保安一站通」應用程式,今年更新增「GPS遠足留蹤」服務,透過全球衞星定位系統,更能有效追蹤因惡劣天氣而迷路的登山遠足人士。
至於台灣、日本這類港人常到而且較大機會受天災威脅的旅遊熱門地點,當地都已開發不少防災流動應用程式,供大眾下載。例如在台灣,有程式開發者就與中央氣象局合作,透過官方提供的資訊,設計「地震速報APP」,顯示最近30次的震動位置,以及預計震動抵達時間;在日本,同樣有免費的流動應用程式,為用戶的通訊裝置推送超過10種的災害警報,包括火山爆發、雪崩、豪雨等等,亦有避難地點指示,都有助提高民眾的防災意識和應變能力,減少天災引致的人命損傷。下次出遊時,不妨都下載當地的氣象、防災APP,有備無患。
姚思榮
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