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節,通過目連救母的佛教故事,帶出很多值得人類反思的課題。目連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按照梵文讀音,全名譯為摩訶目犍連。據佛經記載,佛祖成道後的第二年,目連就出家皈依,拜在世尊門下。佛祖最得意的門徒舍利弗,跟隨佛祖半個月後才斷除煩惱,了無罣礙,因此被譽為智慧第一;而目連只用了七天,就領悟一切,所以被譽為神通第一,兩師兄弟從此成為世尊的左右手,弘揚佛法。
佛教傳華,東漢期間,《佛說盂蘭盆經》在中國因目連救母的事迹,已開始為人認識,到南北朝,梁武帝在公元538年於同泰寺舉行中國首個盂蘭盆會,自此,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官方都舉行盂蘭盛會,弘揚孝道。直到唐朝,幾位皇帝都尊崇佛教,盂蘭盛會在民間大行其道。南宋末年,元軍攻陷皇都臨安,俘獲少帝恭宗,忠臣文天祥、陸秀夫擁立趙昰為端宗,保護末代皇帝與趙昺往華南逃亡,但被元軍追殺,非常悽慘,朝不保夕,就在宋朝亡國的最後一個農曆七月十四,因陋就簡,官家與百姓都提前一天做盂蘭祭祀,沒有甚麼盛會規格。至今,廣東、福建等地都有維持在農曆七月十四燒衣的習俗。兩位末代皇帝趙昰、趙昺在廣東四邑、寶安,以及香港的元朗、九龍城都暫且棲身,留下血淚與足迹。宋亡,元朝期間,佛教與民間仍然延續盂蘭節習俗。到明朝朱元璋登基後,為悼念在饑荒中死去的父母和兄嫂,在盂蘭節請高僧做法事追薦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