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此次大灣區考察的行程之一,港人對廣州最熟悉不過,立法會是次參觀的重點是珠江新城地標性文化設施群,令筆者體會最深的是,通過舉辦大型盛事帶來的更新工程對城市面貌的巨大改變。2010年廣州舉辦第十六屆亞運會,廣州塔、海心沙、花城廣場等一系列工程展開,建設投資巨大,其中海心沙原本為解放軍廣州軍區的倉庫營區,政府收回之後作為亞運會開閉幕式場地,花城廣場作為商業及交通配套設施,當時都是為了亞運會而服務。
亞運前的大批基建工程同時上馬確實造成擾民情況,多個地鐵工程同時進行,市民出行不便,舊區搬遷重建產生不少怨氣。巨額的市政投資就是為了舉辦一場運動會,值得嗎?當時出現不少質疑的聲音。盛事過後,為亞運專門而設的設施又進行了改造。海心沙保留了亞運公園等部分設施作為紀念,再通過改善配套服務功能,將其改造為廣州市開展文體活動、舉行會議展覽以及市民休閒娛樂、美食購物、旅遊觀光的市民公園和文化旅遊特色區。
鄰近的廣州大劇院,被評為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由已故著名建築設計師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邀請世界頂級聲學專家打造的專業效果,為世界級表演提供場地。經過專業化、市場化的營運,廣州借助大劇院的硬件和軟件配套,藝術文化表演產業成功升級,為市民提供文化藝術活動時,還獲得了不少遊客的好評,有助於吸引更多文化盛事舉行,從而提升國際知名度。
現在的珠江新城,已經成為廣州最著名的地標和旅遊景點,當地政府仍在改善新城環境,這次不是大興土木的建設,而是針對已經成型的區域進行微改造,解決目前出現的交通、環境污染等各類城市問題。例如增加天橋接駁系統,增加智慧出行、優化行車路線,從細節之處提升出行環境,方便市民和遊客。一場盛事過後,所有的建設轉為市民服務,原先的投資獲得了應有的回報。
姚思榮,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