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管理保育非物質文化

清明節將至,不少人都會到廟宇祭祀。說到廟宇,大家定會想到供奉神明、歷代賢哲和神話人物,其實廟宇亦會提供不同的儀式和服務,加上與地區的連繫,令每一間廟宇都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有意從事廟宇管理行業,除了需要熟悉當中的運作,更要學習相關的文化、保養和管理知識。最近,有機構推出了廟宇管理的證書課程,有興趣的人士不妨報讀。

行業需求頗大

根據華人廟宇委員會的紀錄,香港目前共有24間委員會直轄廟宇和20間委託管理廟宇,當中有部分坐落在鬧市之中,亦有部分位於山林之間,對管理人員的需求頗大,但根據廟委會的規定,只有獲得管理權的人,才可以在廟宇內售賣參神物品和提供祈福、功德法事等服務。一般來說,廟委會會以投標方式,外判廟宇的日常管理運作,而投標者則要先通過一系列的評核試和面試,才能獲得投標的資格。

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早前推出了「專業廟宇管理證書課程」,課程專為有志從事廟宇管理行業或對廟宇文化有興趣的人士而設,旨在教授相關的文化和管理知識,加深學員對廟宇起源、宗教、歷史發展、保養和現代化管理等認識,並提供一系列專業培訓,課程主任Winnie Lok表示:「由於課程與華人廟宇委員會合辦,因此取得證書的學員,將能豁免投標廟委會『廟宇管理合約』的第一階段資格評核試,大大增加了就業機會。」

認識風俗文化

課程主要分為兩部分,第1部分的「廟宇文化與風俗」,教授香港廟宇的歷史和現況,Winnie解釋:「香港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地方,由於每個宗教背景都有不同的文化和運作,因此課程會先探討這些宗教的分別、背景和概念,以道教為例,除了介紹主要供奉的神仙,學員亦有機會了解其修仙方法。」除此之外,課程亦會教授一些廟宇常見的祭祀、儀式及服務,也會講解相關的法例和監管機構,令學員有全面的了解。

課堂授課以外,導師更會帶學員到個別廟宇參觀,藉此了解廟宇的獨特背景和風俗文化,Winnie說:「以深水埗的三太子廟為例,這間廟是香港唯一一間以哪吒為主神的廟宇,相傳在光緒年間,香港曾爆發嚴重瘟疫,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是妖魔鬼怪作祟,遂前往廣東惠陽迎接三太子神像來深水埗區驅邪鎮妖,想不到在供奉神像出巡後,瘟疫真的完結了,因此居民便籌建三太子廟以作紀念。更難得的是,這座廟至今仍存放了一些清末的歷史文物,是香港二級的歷史建築。」

了解建築形式

至於「廟宇服務及建築物管理」部分,則會由專業建築師教授廟宇的建築結構、性質和種類,Winnie說:「綜觀香港的傳統中式建築,大致上可以分為『官式』和『民間』兩種建築形式。其中佛教的志蓮淨苑和道教的蓬瀛仙館都屬於『官式』寺廟,而『民間』傳統建築則可以細分為廣府、客家及潮州三種風格,三者的內部構造、屋頂形態和裝飾都有所不同,是一門建築的藝術。」

另外,學員也要學習以現代化的管理方式營運廟宇,當中包括簡單的維修和保養知識、客戶關係管理和節慶活動策劃等,Winnie舉例:「黃大仙信仰、太平清醮、大澳遊涌……廟宇習俗和文化是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策劃節慶活動,便有推廣和保育的作用,因此課程亦會探討廟宇婚禮和文昌開筆禮等活動的重要性,認識廟宇的更多可能性。」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專業廟宇管理證書課程

舉辦機構: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收生要求:18歲或以上人士

兼讀時數:100小時(共2科)

學  費:$9,800

開學日期:9月

查  詢:3120 9988

撰文:吳俊賢

攝影:郭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