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動物憑着天性,一直遵循冬藏的法則,以免被淘汰。他們的藏,一是藏精的藏,二是躲藏的藏。藏精,秋天多食,積聚能量,大熊就採用這個辦法,以免冬季找不到足夠食物而餓死,秋天盡力覓食,增加體重,積聚脂肪,找個擋風避雪的靜處睡覺,把體能消耗減至最低,等待春天;這個方法,人類可以參考,但不能照搬,食好一些,睡多一些,可以,但不能以增加體重作為目標,須知道,體重增加而缺乏運動,對健康一定有負面影響,有可能導致血脂、血糖、血壓升高,「三高」猶如屎坑三姑易請難送,招惹容易,根治困難。
鹿、兔、狐狸、狼、羊……這些動物,以及大部分鳥類,都在秋末初冬盡量多食,積聚少少脂肪,換一身過冬的厚毛,冬天除了外出覓食時稍為運動,其餘時間都在巢穴休息。採用此法的動物,在寒冷日子甚少交配,蓄芳待來年,這樣持盈保泰的養生養命方式,很值得人類參考。
蚊、蒼蠅、蟑螂等昆蟲,也採用這個方式過冬,冬天蟄伏,減少活動,避免消耗,等到春暖花開,「驚蟄」後才出來「搞搞震」。所以傳統的曆法提醒我們,「驚蟄」,害人蟲與白虎、小人會一起開始為人類帶來麻煩。
有些昆蟲和動物先採用收藏食物,然後再躲藏起來,過安樂日子,例如螞蟻、蜜蜂、松鼠,這樣的「雙藏」更值得我們倣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