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順應天時 改革曆法

對於生死,司馬遷有一句傳誦千古的金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是司馬談的兒子,司馬談是漢武帝的太史令,這個職位是武帝為司馬談度身訂造,既是他的貼身秘書、史官,每日記載朝野大事,作為歷史見證,也是星官,為宮廷和朝廷占星,提供風水意見。公元前110年,司馬談隨武帝到泰山封禪,途中染重病,彌留之際,囑咐司馬遷:「必須用心接好班,因為祖上由夏朝起,都為天子掌管天時星曆工作,事君比事親更重要。」

司馬遷繼任太史令,聯同中大夫公孫卿、上大夫壺遂向武帝提出「曆法紀年廢壞,應改正朔」,建議曆法改革。武帝考慮到祖上由劉邦起,六位皇帝都未有改動曆法,有點猶豫,召集最高國務會議,大臣認為國力雄厚,威震天下,朝中和民間都有不少曆法、天文專才,須順時而行,制訂更科學、更精確、更實用的曆法。武帝准奏,由司馬遷協調高官與專家合作編製。這個團隊陣容鼎盛,其中唐都是司馬談的天文學老師;落下閎發明的赤道儀對春分點與秋分點定位,至今仍得到國際天文學會的認可;鄧平把二十四節氣編進年曆,更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五大發明」之一,與指南針、火藥、造紙和印刷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這曆法在太初元年實施,歷史和天文學稱之為《太初歷》,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善的曆法。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