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照顧小孩子,父母總是無微不至,但如果過分呵護的話,就有可能變成「怪獸家長」!最常見的情況是,小朋友有幾聲咳嗽,或偶爾流鼻水,部分父母即如臨大敵,但其實這些輕微病徵不一定要靠服藥來紓緩不適,而且過分的憂慮會令身心感到疲累,甚至可影響到家人之間的關係呢!
夏天炎熱潮濕,蚊蟲病菌容易孳生,一個不留神,大人也會中招,更何況是小朋友呢!當孩子出現身體不適,家長應如何處理?香港藥學服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成員、註冊藥劑師蘇曜華表示,兩歲以下的幼兒有任何身體不適,最好求診,因為這個年紀仍不懂表達自己,由醫生判斷會比較穩妥;兩歲以上的小朋友,則可視乎情況而定,不一定要服藥或看醫生。「早前一項問卷調查發現,最常見的『小病』包括咳、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發燒等。如果小朋友出現鼻塞或流鼻水,可以滴些生理鹽水洗鼻;出現幾聲咳或少許喉嚨痛,不妨飲用蜜糖水,可紓緩喉嚨不適,亦有助入眠。發燒方面,若是普通的微燒,可嘗試一些有助退燒的方法,如用暖水抹身,並要多喝水;若是高燒,則建議盡快看醫生。」
有些家長或會問:「吃藥會減弱孩子的抵抗力,不吃藥又怕病情惡化,應如何是好?」蘇曜華指出,服用適當藥物是不會減低孩子的抵抗力。「小朋友常患的疾病如傷風、感冒等,都是由病毒引致,藥物的作用只是紓緩症狀,最重要是多喝水、多休息。其實要給小朋友加強抗病能力,應從日常生活習慣入手,包括均衡飲食、多做運動,睡眠充足等等。」
若遇到孩子扭計不吃藥,家長應先告知小朋友,醫生開出的藥物可以令身體舒服一點,再輔以讚賞或鼓勵說話,例如「吃藥後可以一起玩玩具」之類。蘇曜華補充:「給幼兒的藥物以藥水為主,味道較甜,小朋友試了第一口,應不會太抗拒。若醫生開了藥丸,家長可把它磨爛,再混入果汁(如蘋果汁);但不建議飲橙汁,尤其是當小朋友有咳有痰,再飲橙汁會加劇徵狀。」
暑假期間,相信很多小朋友都會參加戶外活動,有時家長未必可以隨行,如何教曉子女照顧自己?蘇曜華表示,在炎夏出外活動,最怕中暑,所以家長應預先準備充足的飲用水,叮囑子女於玩耍過後補充水分。另外,家長最好給小朋友多帶一件內衣,一旦玩到全身濕透都可以更換,並提醒子女要待身體乾爽才去冷氣地方,以免着涼;要是小朋友不喜歡在陌生環境下更衣,家長可預備毛巾、手帕,讓子女用來抹身。較年長的小朋友或有機會去遠足、露營,而郊野地方不一定有乾淨水源,所以最好帶備酒精搓手液,並提醒子女在進食前,或接觸眼口鼻前使用,以保障雙手衞生。順帶一提,夏天是流感高峰期,注意個人衞生更為重要,年幼的小朋友最好接種預防疫苗,減低患病風險。
撰文:黎雅麗
攝影:郭凱敏
模特兒:Edith@Moguls、袁心柔@2INDIGO
場地提供:ART@L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