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作出明智選科抉擇

所謂「生命無Take 2」,許多人生上的錯誤抉擇也無法回頭,只徒嘆走了冤枉路,所以現在的教育提倡生涯規劃,希望學生提早了解自己的興趣及能力,作出明智的升學或就業抉擇。北角協同中學校長李志成對此深表認同,並在學校推行一系列相關的支援措施,只希望學生作出一個最合適的選擇。

性格及興趣最重要

關於選科,學生和家長們總是疑問多多,因為考慮的因素太多太廣,所帶來的影響也極為深遠,而李志成校長表示,興趣永遠該放在首位。「了解自己的性格、就業傾向,才可以在中四或大學選科時作出合適的抉擇,同儕意見、家人期望、社會風氣等都不及自己喜歡所重要。在此可舉個例,曾經有位學生同時得到兩所大學的取錄,分別是地理科及會計科,會計本應是其興趣,但是因為大學的名聲而選了修讀地理,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數年,還是心繫會計行業,其後他重新報考相關專業試,最終成為會計師。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不是自己的興趣,在事業的路上是難以維持的。」出現能力和興趣不符的情況,李校長認為很多時是學生對自我認識不夠深入,所以學校會安排老師根據學生成績與他們傾談,讓他們了解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

螺旋層遞式支援

正因為了解到自我認識的重要性,李校長早在學生的初中時期便為他們進行性格測試,分析他們的擇業傾向,再交由班主任觀察。中三開始更會推行不同活動,以加強他們的擇業意識,例如在閱讀計劃中,學生要選一本關於科目或職業的書本與人分享;而試讀計劃則可以讓他們嘗試上一節由中一至中三從未接觸過的科目課堂,例如會計、旅遊與款待科等,增加對科目內容及教學模式的概念;還有校友的分享座談會及社企參訪等等。李校長說:「為了學生們吸收的資訊不會變成過眼雲煙,校方用上了螺旋層遞式支援,透過不斷的重複及擴充來鞏固學生的認知,當他們愈早知道自己的升學及擇業取向,便會在學習上變得主動、積極及有目標,過程中的果效是難以量度的。」

家長也需要輔導

校方的支援固然重要,而家長的意見亦是左右學生決定的重要因素,李校長指部分家長的思想比較傳統,對學生而言未必有利。「很簡單的例子,一個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困難,難以理解別人,如果家長還希望他長大後成為律師是否不切實際?有些家長會盲目地把個人志願強加在子女身上,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我們也會與家長傾談,進行相關輔導。」李校長還提醒學生在選科時千萬別犯以下忌諱:「首先,不要只顧滿足家長的期望,要謹記人生是屬於你自己。第二,不要只顧跟隨朋友的意願,友誼並不需要依靠修讀同一學科或學校來維繫,否則就是假感情。最後,不要隨社會風氣擺柳,不要因為別人說『無出息』而放棄,最重要是忠於自己。」

撰文:余彩瑜 

部分攝影:莫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