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敦煌洞窟了解獨特文化

提起敦煌,相信大部分人也會聯想到古時的絲綢之路、一望無際的沙漠,以及「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只有少數人會提起敦煌的石窟和藝術創作。有機構最近舉辦了敦煌的考察和拜訪活動,參加者不但有機會進入不對外開放的洞窟,參觀不同年代的藝術創作,還有機會與當地藝術家交流,從藝術和保育等角度探索敦煌的文化和歷史。

研究歷史藝術

「探藝敦煌──藝術文化大使」由青年廣場主辦,參加計劃的學生要先以「探藝敦煌」為主題進行藝術創作,經過一系列面試後才能獲得前往敦煌考察的資格。青年廣場總經理林成智說:「敦煌是一個文化寶庫,洞窟內的壁畫和雕像反映了不同時代的風貌,畫功和設計亦啟發了不少藝術家和設計師。敦煌有逾千個石窟,但大部分都不對外開放,而這次考察得到敦煌研究院的支持,參加者有機會進入多個不作開放的洞窟參觀,同學可以從不同角度研究當地的歷史和藝術。」

是次活動共有24位同學參加,於香港理工大學專上學院修讀環境與室內設計的朱梓瑩(Christina)、林肯商學院的學生張耀升(Vincent),以及剛剛畢業的黎嘉玲(Karen)均是參加者,一行人於7月前往敦煌進行為期6日的交流和考察,期間透過不同類型的參觀和體驗,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和發展。

認識洞窟起源

為了令同學對洞窟有初步的認識,參加者在前往洞窟前要先觀賞電影《夢幻佛宮》和《千年莫高》,Christina解釋:「《夢幻佛宮》以全天域電影的方式重現洞窟的結構和特點,而《千年莫高》則是關於洞窟起源的電影。原來當年僧人樂僔曾在沙漠迷路,期間發現了一道金光,他深信那是萬佛的光芒,繼而在岩壁上開鑿了首個洞窟,亦即是現在的莫高窟。樂僔成佛後,有不少人倣效其做法,更開始有人在洞窟內創作壁畫和雕像,因此敦煌有大量洞窟和壁畫。」

看完電影,一行人便進入莫高窟參觀,Vincent說:「每個洞窟的壁畫都獨一無二,除了有各種佛像圖案,亦有佛教故事和人像畫,不僅反映出佛教在敦煌的宗教地位,亦可從中了解當時的生活和文化,以人像畫為例,畫中人物的衣服代表了該人的地位,圖案愈大地位愈高,可見當時的階級文化。」

保留壁畫原貌

Karen表示,除了研究歷史文化和欣賞藝術技巧,當地的保育措施亦十分值得學習,她說:「為免受到風化或人為損壞,現時只有小量洞窟會對外開放。當地人會在部分洞窟外加建入口,但不會在洞內施工,因此洞內沒有照明系統,參觀時要用小型電筒照明,洞內亦嚴禁拍照,避免壁畫受燈光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留洞窟原貌,當地人不會修復損壞的壁畫,即使部分人物畫像的皮膚因光線和濕度的影響而變黑色,他們亦沒有刻意修復,可見當地對歷史和藝術的尊重。」除了參觀洞窟,考察隊亦與當地一位資深藝術家交流,Christina說:「這位藝術家致力於重現洞窟內的壁畫和雕塑,還原度極高,以另一種方式保存藝術。我們更有機會跟他學習彩繪、黏土、臨摹和雕塑等技術,是一次難忘的體驗。」此行同學們亦參觀了敦煌市博物館,認識「敦煌飛天」等傳統文化。

撰文、攝影:吳俊賢

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