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溝通是令親子關係變得疏離的主因,父母要跟孩子尋找共同話題,一起閱讀是有效的方法。親子共讀專家蔡淑玲(菜姨姨)認為,陪子女讀書,並養成一種生活習慣,除有利於親子溝通,拉近彼此關係,更有助提升小朋友的語文能力與認知能力!想和子女相處得更融洽,快一起打開書本吧!
說到當初成為親子共讀專家的由來,育有1子1女的蔡淑玲表示,當年不想孩子沉迷電視,才想到以閱讀來取代:「那時於出版社任職,有空便會到貨倉尋找和翻閱兒童書,希望拿來跟子女說故事;共讀一段時間,我發現親子關係比以前融洽。兒子升上小二後,為了爭取更多時間陪伴他,遂轉為全職媽咪,並到兒子學校做義工。當時學界很鼓勵閱讀,我開始在學校為小朋友講故事,並與其他家長分享講故事的心得;後來,教育局積極推動閱讀,於是愈來愈多學校邀請我跟小朋友講故事……現時,每個月都會舉行多場講座,跟小朋友分享故事,又會出席家長講座、爸媽讀書會等活動。」她又表示,為建立鮮明形象,遂改名「菜姨姨」,一來「菜」字與「蔡」字同音,二來名字予人感覺既健康又生鬼。
對很多父母來說,如何選擇一本好書,才是真正考起。菜姨姨說:「這本書應有鮮明的主題,文字要流暢,圖片要生動,令小朋友有意欲追看下去。書本的內容應符合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經驗,即書本與生活要有所聯繫,令他容易找到共鳴。」演說技巧方面,菜姨姨坦言,只要用心和投入,即使沒有甚麼動人的表情或語氣,也能說出一個好故事來。「其實說故事是一種分享、溝通的過程,父母與孩子可藉此互相了解,增進感情。不過,父母要認清自己的心態,如單純想孩子從書本中認字,或提高語文能力,他們是會感受到的,這樣不但得不到預期效果,還會令小朋友對閱讀產生抗拒!」
此外,故事書可提供一個平台,讓父母與孩子討論各種事情,所以菜姨姨不建議父母盲目地灌輸故事背後的思想,應多留空間讓小朋友思考,並留意文字與圖畫之間的關係,提取故事的訊息向孩子提問,啟發孩子從閱讀中尋找答案。
市面上的兒童讀物林林總總,父母又應否讓孩子自行選擇?菜姨姨認為,0至6歲的孩子選擇能力有限,父母應與孩子一起選書。若小朋友只喜歡同一類書籍,甚至只鍾情一本書,父母可嘗試了解子女是喜歡故事中的人物,還是故事情節,再從相關方面延伸選擇。「興趣可以慢慢培養,如孩子只喜歡公主書籍,可向他們推介《紙袋公主》一書,主角為了營救王子而跟火龍作戰,內容不再是公主靜候王子拯救,可視之為針對兩性之間的平等教育。父母亦可以在公主這基礎上,選擇不同類別的書籍,擴闊他們的閱讀視野。記得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用太快阻攔孩子的喜好,否則會令他們不敢表達。」
大小朋友想測試自己講故事的能力?可考慮參加「麥當勞全城開心講故事比賽2015」,決賽日期為12月中,賽事分設學校組及公開組,前者由學校提名參加,公開組則鼓勵親子一起參與,每個參賽單位需由1位家長及1位小朋友(年齡介乎6至12歲),並透過網頁接受報名,截止報名日期為9月30日。各組優勝者可獲書券等獎品。
查詢網址:www.mcdhappyreading.com
撰文:司徒德琳
部分攝影:陳富權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模特兒:Katrina & Giovanna(2INDI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