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志不殘 挑戰100km毅行

下星期就到一年一度的行山盛事「樂施毅行者」,要完成100公里山路,就算是一般人都充滿考驗,若是傷殘人士可說難上加難。早年因交通意外而切除左小腿的馮錦雄卻偏向虎山行,連續4年參加毅行活動。他表示:「裝上刀片義肢行山,一踩上碎石或樹枝便很易失去平衡,甚至試過跌到連義肢都飛埋出嚟!」由此可見其堅定不移意志,或許這就是克服種種困難的毅行精神。

刀片義肢難平衡

面對困難,有人會選擇逃避,但亦有人會積極面對,為生命編寫新一頁,馮錦雄肯定是後者。「我本來係體育教師,但多年前遇上交通意外要切除左小腿,起初情緒都很低落,不想人提起我隻腳,幸好得到太太鼓勵,便嘗試做番運動,起初試玩馬拉松令我回復自信,之後2011年首次參加樂施毅行者。」跑步時,一般殘障人士會改用刀片形的運動義肢,皆因它既輕又富彈性,落地時會有反作用力,令跑步更輕鬆,但初嘗行山卻發現有不少問題。「因為山路有斜度有泥路,更滿布碎石和樹枝,一般人踩中雜物,腳跟識得調節平衡,但用刀片義肢卻不能這樣,要用大腿及身體配合,用盡全身氣力才能保持平衡,難怪有醫生說過用義肢行山,付出的體力比一般人多三分之一。」練習行山時跌倒過無數次,試過連隻義肢都飛埋出嚟,卻以一股不認輸的毅力,不斷練習掌握平衡要點,他的心得是行山時身體要向前傾,就算疲倦都不要突然停低,必須保持步行姿勢。

磨出水泡忍痛上路

當掌握到如何利用刀片義肢行山後,馮錦雄又面對另一問題。「一般人可能會用半年時間來準備毅行者,我卻全年無休地準備,每星期行70~80公里,去到賽前兩星期才減少『里數』讓肌肉休息。由於長時間行山,大腿與義肢腳套之間不斷摩擦,行到中段已磨出水泡,試過毅行時要刺穿水泡,包紮好繼續上路,一路行一路痛,而且開始慢慢發脹,行到末段近大欖涌水塘時,痛楚不斷加重,如果不是在心中不斷麻醉自己話唔痛,相信未必能走畢全程。今年的準備當然好啲,我會在大腿貼上一種防摩擦膠貼,好像多了一層皮膚保護自己,再穿上硅膠襪,希望當日天氣乾爽清涼,減少流汗有助將受傷程度減至最低。」

戰勝癌症 首玩毅行

除了失去小腿的馮先生,每年毅行都有不少既勵志又令人鼓舞的隊伍參加,如上年就有視障及聽障人士組成的猛龍隊。而曾患上癌症的馬淑玉女士,康復後今年首度參加毅行挑戰自己。她表示:「我2006年被診斷患上三期乳癌,而且癌細胞已侵入肝及骨,情況相當危險,幸好經過兩次手術及化療後,癌細胞受到控制,現已不用長期服藥。」可是體力卻大不如前,由之前兩個多小時跑完半馬,到病後落公園慢跑半小時已是極限。她續道:「我想帶出癌症康復者都能戰勝自己的理念,故今年挑戰樂施毅行者,除了慢慢提高運動量,由每星期行30多公里,慢慢提升至最高峰時接近100公里,醫生亦很贊成我這樣做,雖然還未試過一口氣行畢全程,但我對自己很有信心。」

專家貼士 注意夜行照明

毅行專家Frankie表示:「不少人為毅行做準備時,都將重點放在體力訓練,而忽略了一些細節,例如深夜行山時照明相當重要,尤其是使用義肢的馮先生,應盡量準備一個照明範圍夠大的頭燈,能看清楚路徑周圍有否暗斜、碎石等,便能安全地完成路程。此外,就算平時工作多忙,都應該找時間練習夜行。」

裝備推介

對所有參加者而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準備好充足的行山用品,挑戰毅行自然更有信心。參加了12年毅行者的Frankie表示:「頭燈的照明範圍最少要有3呎以上,建議行山時帶定後備電池。至於行山手錶一定要防水耐震,能夠標示高度並有GPS功能會較方便。行山杖則因人而異,個人認為用一對會較用單支慳力,宜揀選較輕身及堅硬的款式。」

數字人生

參加者以4人為一隊,沿途互相扶持,克服難關到達終點。

需於48小時內橫越多座高山、共100公里路程。大會最快紀錄為10小時58分。

源於駐港英軍啹喀兵的訓練活動,首屆於1981年舉行。

每隊最少籌款$7,200,予樂施會扶貧救災之用。

撰文:周仲明 部分攝影:蔡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