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農曆的特性

中國自古以來都採用陰曆,陰曆根據月亮運行而定,每逢初一,月亮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中間,月亮反射陽光那一半因為背向地球,地球人看不見月光,這叫做「朔」。大約到了每月的十五,月亮最圓,為之「望」;兩個朔之間,大約29天半,就是「朔望月」,也即是一個月。

由夏代開始,官府、民間都一直沿用始於4,000多年前的夏曆陰月。到孫中山建立民國,曆法要與國際接軌 ,才採西曆即陽曆,但是,民俗節日喜慶以及辦大事,例如春節、端午、七夕、中秋、重陽以及嫁娶、賀壽、開張、初一十五祭祀,都離不開陰曆。所以,日曆、報章都印有陽曆、陰曆,民間為方便區分這兩種曆法,就把兩者稱為新曆與舊曆、西曆與中曆。

中國古時以農立國,民間習慣把陰曆稱為農曆,以配合農作,不過,站在天文學、曆法的角度,嚴格而言,農曆並不等於陰曆。農作如開耕、播種等等必須根據「二十四節氣」行事,糓雨、芒種,光看文字,顯然就與耕種息息相關,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運行軌道——黃道的24個點而定,由此可見,農曆是太陽曆與太陰曆的給合。

方向宇